2024年04月16日
微信

书评:《与穆斯林分享你的信仰》

作者: 木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7月20日 23:31 |
播放

(一)

 阿巴迪亚·阿克巴·阿卜杜-哈克(Abdiyah Akbar Abdul-Haqq)是一个穆斯林背景的基督徒。他的父亲从伊斯兰教皈依了基督教。他于1920年924日出生于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邦。在作者阿克巴出生后,他的双亲将他许给服事耶稣基督。他家中有六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他是长子。他先后在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戈登学院(Gordon College)、慕理学院(Murray College)和政府东方学院(Government Oriental College)学习。在学习期间他获得了哲学硕士和波斯语硕士。在巴基斯坦独立之前,他在旁遮普先锋基督教学院(Foreman Christian College)教书。之后他就在美国学习,获得了宗教学领域的博士。在印度北部阿里格尔的亨利·马丁学校服事后,他成为这个机构的校长。1957年他为了加入葛培理团队的联合传道人,辞去了学校校长职务。在上帝眷顾下,这个工作持续至今。哈克作为传道人紧张旅行,在世界各地吸引了大批基督徒以及非基督徒的追随者。除了英语,他还说印地语、乌尔都语和旁遮普语,还会阅读乌尔都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和希腊语。


《与穆斯林分享你的信仰(
Shring Your Faith With a Muslim)》读起来非常吃力。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内容涉及到伊斯兰神学;第二,本书涉及到基督论神学的核心:耶稣基督的神人二性问题。

本书的十四章大体可以将分成六大部分。第1章可以视为整本书的大纲,大部分参考文献出现在本章。第2-5章可以归为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经书关系。第6-7章可以作为第三部分,讨论二性基督论主题,集中于耶稣基督的诞生和童贞女玛利亚的属性。第8章是独立的第四部分,关于耶稣基督的先知属性。第9-11章是第五部分,通过二性主题讨论钉十架。第12-14部分可以作为第六部分,涉及罪和救恩。(另外,第14章可以分为第七部分,处理三一论。)


(二)

我们经常听到穆斯林相信古兰经是用纯正阿拉伯语启示的。但是通过词汇考量,一些穆斯林学者承认它们是外来语。(页12)同样,在它的肇始和早期形成的几个世纪中,基督徒生活和思想影响了伊斯兰教。异教和外语对阿拉伯人的影响来自各个方向。

南方的也门由埃塞俄比亚人统治,在伊斯兰前夕,统治者亚伯拉哈是一个热心基督徒长官。在他对麦加的未遂攻占之年,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诞生。古埃塞俄比亚语跟阿拉伯语紧密相关。前伊斯兰的阿拉伯向这个语言敞开着,很多古埃塞俄比亚语的词汇流传到他们自己的语言和诗歌中。一些阿拉伯化的外语词汇进入了《古兰经》。(页11-12

在北方,影响阿拉伯的基督徒来自埃及和叙利亚,代表了罗马帝国。这个时期的希腊语和科普特语也同化进入了阿拉伯语,也用在了古兰经中。同样,叙利亚语也进入了古兰经。在北缘,希拉王国(Hira,位于伊拉克)的基督徒辐射影响着阿拉伯。它是强大波斯帝国与沙漠部落之间的缓冲国。波斯语词汇在前伊斯兰的阿拉伯语中流行,最终进入古兰经。(页12

所以,《古兰经》并不是纯粹阿拉伯语启示,而是受到伊斯兰前夕的大漠周边的外来语影响,从南方基督教也门的埃塞俄比亚语,到北方埃及和叙利亚的希腊语、科普特语和叙利亚语,还有强大的波斯语。

(三)

在我的神学经历中,第一个关键的步骤是意识到三位一体,然后第二个是耶稣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我的经历的次序与教会历史相吻合:首先,尼西亚会议构建了三一论,然后迦克墩会议构建了耶稣基督的神人二性。在现代教会中,你会听到使徒信经和关于三一论的尼西亚信经,但是很少有迦克墩定义。迦克墩定义可算是早期教会的历史中的最后一个信经。迦克墩定义涉及到耶稣基督神人二性的核心神学问题,但是解决不了前道成肉身的二性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不知道迦克墩定义能否解决耶稣基督的诞生和钉十架的所有问题。)感谢作者,我知道这个讨论确实重要,同时涉及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神学,并且两性问题是伊斯兰运动的根源之一。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各种方式抱怨教会的堕落。比如,早期阶段伊斯兰的成功得益于基督教会陷入了灵性衰退(页21);前几个世纪,随着世俗化进程教会逐渐冷淡了福音热心和宣教火热。“在罗马君士坦丁皇帝支持教会、不再迫害基督徒时,就成为这种倒退的里程碑。从那时候起,势利化逐渐侵蚀教会的生活和见证。”(页17-18)但恰恰是在君士坦丁的直接影响下,三一论信条被扶持起来,成为后世主流教会的教条。

三一论接下来更头疼的问题是耶稣基督的人性和神性。道成肉身的本质成为热点神学议题,吸引了尼西亚之后大公会议的焦点,一直到伊斯兰的兴起。(页21)我不能确定作者是否同意迦克墩定义解决了这个问题与否。这是伊斯兰时代之前贯穿整个教会史的悖论现象。从第二世纪末开始,逐渐出现教会教义(doctrina eccelecia)与公众教义(doctrica publica)的区分。后一种是次级宗教,是地下的、在不同人群中表现不同,但是在粗糙迷信、幻影说、二元论和多神论方面都是类似的。(页20)这样,教会腐化不应该追溯到君士坦丁的尼西亚会议(公元325年),而至少应该是第二世纪(甚至从教会一开始?)。所以围绕着迦克墩会议(公元451年)的困惑来源于世俗化或势利化,具体化为耶稣基督的神人二性问题。在倭马亚王朝领导下,当伊斯兰教主导阿拉伯,占领周边国家后,基督的道成肉身前的性质也成为穆斯林释经家和神学家的困惑。(页73

(四)

在前伊斯兰时期,阿拉伯人与基督教的三大分支都有联系:拜占庭教会、聂斯托利派教会和雅各宾一性派教会。但是要注意的是,聂斯托利教会在伊斯兰中扮演最重要的影响。(页13)这个主题在这里显得太深奥,作者的一些论述也存在悖论。比如:“亚历山大的塞罗主张一性论,而聂斯托利派支持两性区分”(页19),这读起来与以下(一)矛盾,就是塞罗和聂斯托利都坚持两性论,不同在于人性与神性的关系上。下面我列出书中涉及的几点用于将来的研究。

1、对于耶稣基督两性问题,亚历山大的塞罗、聂斯托利派和伊斯兰的相互关系。塞罗表示,一性论立场认为神性和人性在道成肉身之前出现在基督里。在正统一性论中,很多人明确接受圣三一中的一位在肉身中受苦。聂斯托利派的立场与这种观点明显不同。在伊斯兰前夕,波斯的聂斯托利派教父做了一个官方声明,捍卫他们的基督论,以区别于一性派的基督论:“祂的人性体会到酷刑和死亡的痛苦,但是祂的神性没有受苦。”(页138)涉及到钉十架,相比于一性论的立场,《古兰经》更接近聂斯托利派立场。

2、聂斯托利派教会的历史。在狄奥多西统治时期(公元379-395年),不信奉尼西亚传统的信徒受到严惩。由于罗马扶持下的基督徒的狂热迫害,聂斯托利派教会到波斯避难。这样,每当两个帝国之间战争临近或已经开始时,波斯人经常怀疑他们中的基督徒外通罗马基督徒,所以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在波斯殉道。事态导致聂斯托利教会别无选择,宣布切断与罗马境内教会的一切联系,避免成员不必要的受苦和受迫害。这样,沿着波斯与罗马政治对抗线,教会永久分成了两大板块:东方与西方。

(五)

谈到穆斯林背景的基督徒,更多的基督徒可能更熟悉另外一个人的名字:纳贝尔·库雷西(Nabeel Qureshi),还有他那本畅销书的名字:《寻找安拉,找见耶稣:一个虔诚穆斯林遇见了基督教(Seeking Allah, Finding Jesus: A Devout Muslim Encounters Christianity)》。这个作者前几年英年早逝,在宣教圈引起一种骚动。这两位作者有不少相同的背景,比如都有从巴基斯坦移民美国的穆斯林背景。但是这两个人、这两本书却有本质上的差异。

我也读过《寻找安拉,找见耶稣》这本书,它是典型的保守福音派风格——不知道这个词汇是否合适,在此我用这个词来形容没有神学思辨、狂热宣教的人群。作者自称“虔诚穆斯林”,但从他的描述来看,仅仅是家传传统,根本没有哈克这样的思辨。所以,当库雷西皈依基督教之后,他的基督教信仰也是个传统,没有神学思辨。这样的结果就是强烈的宗教排他性,以致库雷西与家族决裂,胃癌而终。这种现象在穆斯林背景的基督徒中经常听到。

虽然库雷西的那本书读起来很容易,但是根本经不起推敲,而信仰是要经得起推敲的。但是很悲剧的是,大多数人喜欢读通俗易懂的书。对于跨宗教对话,如果在流行层面,更多的是对抗;要实现和平对话,恰恰需到达神学思辨层面。就像一个台湾学者所言,要实现宗教对话,你要有皈依对方的勇气。如果没有这种勇气,那么你现在的信仰本身就是经不起推敲的。


Abdul-Haqq, Abdiyah Akbar. Shring Your Faith With a Muslim. Bethany House Publishers, 1980.(目前未见中文版)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