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福音时评:从《传道书》谈“变淡的春节”和新一代基督徒的危机

作者: 胡志伟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2月23日 09:18 |
播放

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传道者的言语。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
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
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
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
万事令人厌烦。(或作万物满有困乏)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传道书一章)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盛大节日。春节又名为新年、大年或新岁。对于多元文化的中国来说,春节是中国14亿人同时庆祝的日子。在春节之时,家家户户贴门画、放鞭炮、吃年饭、看春晚,组织各种各样多彩化的活动。但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谈论年味越来越淡的话题……

“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了。”这好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从笔者的老长辈,下至笔者这一年龄阶层。我们开始说算:过年没有感觉、春节越来越差劲、亲人越来越冷淡……那“年味越来越淡”的问题出在哪里呢?真的是当下的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已经丧失了传统的味道?如果是春节已丧失了传统的味道,那又是如何丧失的呢?

中国时代杂志《南风窗》有篇文章谈到中国的年味。该文作者认为:年味变淡,因为生活变好了。他谈到:“过年的氛围其实并没有变淡,而是我们对过年的美好感觉变淡了,这种主观感觉影响了我们对年味的判断。”笔者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其实传统节日,并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我们自身。

昔日的春节,中国老百姓普遍生活普通。我们对春节有着向往之情——团圆、幸福。记得笔者幼年之时,对春节的向往便是吃上肉包子和饺子,还有大鱼大肉,而最重要的还有父母的归家。而如今随着中国物质的迅速发展,家家步入小康,我们的眼界也不断提高。传统春节的奢侈品已经发展成今日的必需品。为何我们今日觉得没有年味了?从物质生活角度来看,我们每日都在过着以往春节一般的生活。但从精神和灵魂的层面思考,我们确实丧失了太多太多。

昔日的春节,我们盼望着远在他乡亲人的归家,而今日的春节,我们却在用肉体的眼睛打量亲人在外的境况。昔日的春节,我们关注的是远在他乡亲人平安的归来,今日的春节,我们在用物质的价值询问亲人是否买车买房……故此,传道书的作者所罗门说:万事令人厌烦。(或作万物满有困乏)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

而从中国社会的角度观看当下的春节,则是一个当代的危机。这个危机也有可能是中国新一代基督徒的危机。中国旧社会的春节体现于“苦中有乐”。旧时代时,中国的物质并未发展到小康社会,属于贫民时代,故此,很多中老年人吃过很多的苦。笔者的亲人里面,若是有几位年龄相仿的长辈聚在一起时,在他们的交谈中,便会数落当代的年轻人——不能吃苦。确实,从90后年龄的阶段来看,确实开始进入小康社会,人们逐渐的脱离“苦社会”“苦时代”。笔者在此,并非说在安逸之年,小康社会的人们处在危险之中,笔者所要论述的是处在安逸之年和小康社会的新一代逐渐忘记旧时代的历史、旧时代的过往,这是一种隐藏的危险。这是与时代“断层”的危机。若问及00后的年轻人,有多少晓得或了解老一辈的历史呢?当代的年轻人,在春节期间并未关注这些老辈人,相反的是嫌弃老辈人的“唠叨言论”。

而对于新一代的基督徒来说,这亦是一种危机。在安逸时代的我们,却不晓得我们的信仰是借着一群流血舍命的老一辈的基督徒铸造的,由耶稣基督为房角石。这实乃一种危机。这正如几千年前的所罗门在年老时的谨言所论: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

如此看来,“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所变化的并非是节日,实乃我们这群内心不满足、骄傲傲慢的人类罢了。今日的我们,借着自己的一些小小的成就,便在春节亲友来访之际,互相攀比,不听忠言……实乃是保罗所说:你该知道,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谤讟,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神。

当我们面对亲情、友情、年味变淡的时代,我们需要再次转向到耶稣基督面前,再次转向到这位永恒不变的神面前。唯有祂看顾祂的子民,祂从不嫌弃祂的子民,也不撇弃祂的子民为孤儿。唯有祂看顾软弱的、穷乏的、不配的。故此,在这个时代中,教会也当承接从神而来的属性,关爱那些在春节中受伤的心灵、抚慰那些亲人不能够与此团聚的灵魂!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