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9日
微信

福音影评:无问西东问恩典——这部电影背后那些“奇异恩典”的故事

作者: 康晓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1月19日 08:37 |
播放

——电影《无问西东》透析之一

题记: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祂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圣经﹡雅各书1:17)

电影《无问西东》2012年就拍好,2018年初才得以面世。这六年来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恐怕只有制作方才壶里装汤圆——肚里有数。虽不能言说剪掉了什么,从公映呈现的或许可透析出一些思想鲜活的、被忽略或未被理解的……

无问西东,啥意思?
一种时尚解读:“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益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有了这两点,青春才有环顾四周,舍我其谁的豪气和资本。”
回到出处的语境——清华大学的校歌“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当是愿清华的各学科都大有建树,超越东西方,创世界顶尖一流。
电影里又对此语作了诗意的诠释:
无问西东,只问自由。
只问盛放,只问深情。
只问初心,只问敢勇,
无问西东……

       
(沙画版《无问西东》)

无论哪种表达,都离不开在中国自古以来就颇为稀缺的一个词:恩典。

因其稀缺,弥足珍贵。
因其珍贵,谁不见之心有戚戚而潸然泪下,谁不在灵魂的暗夜而呼唤渴慕。
即便不是基督徒,也能看出影片的主题曲是《奇异恩典》,而非王菲唱的《无问西东》。

什么是恩典?
在古典文学中是指从神或人而来的各种礼物,或吸引人注意的美事,甚至包括人所羡慕的特性(见百度百科)。
在基督信仰中特指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给人完全的爱和救赎,并圣灵的恩赐,叫人活出与罪无份的圣洁而丰盛的生命。
若不懂得生命的恩典,不能明白《无问西东》的暖心和催泪所在,及其卓尔不群的根基所在。

尽管导演李芳芳仍有其年轻的局限,作为电影艺术在情感、音乐、画面、节奏等方面都稍显用力过度、过满。但谁不曾年轻过呢?未有随着岁月而来的沉落,就不必“天凉好个秋”。
数算1912年至今隐藏的恩典,或能更见本心,认识自己的家与国。
影片中四段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青春故事,难道不是恩典在串珠吗?
原来真理与生命是这样爱并传递的——

梅贻琦的恩典:让清华成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自古两国相交不斩来使,1900年以慈禧为首的却听信义和团之“神勇”而主动向各国宣战,杀了来华使者,捣了驻京使馆,连本朝对此反对的外交大臣许景澄也斩了。八国联军以拯救自己国家在京使者为由而从天津攻入北京。津、京百姓尤以受使馆区之惠的为甚,欢迎联军的到来。次年,清政府与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并作“庚子赔款”。

1908年,美国正式决定,将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庚款留学生”由此而来。“清华大学”的前身乃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

梅贻琦受惠于此,家庭经济情况不佳的他有幸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此前他和妻子韩咏华都就读于天津敬业学堂,那时男女生分堂而学,多年后两人相遇分外亲切,成就一生美好婚姻。敬业学堂的校长张伯苓乃虔敬的基督徒,他很赏识梅贻琦而荐之。梅贻琦得以就读于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在那里受洗归主。回国后于1914年10月任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干事,1915年9月到清华学校任教员,后担任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电影中吴领澜和他谈及心中的困惑时,时任教务长。1931年底,在学校长达11个月没有校长的情况下临危受命。在校长的就职演说中他极为诚恳:“(我)又享受过清华留学的利益,则为清华服务,乃应尽的义务,所以只得勉力去做。”这位人称“寡言君子”的校长毕生躬行“非以役人,乃役于人”(意为圣经马太福音中耶稣所说:“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

1962年梅贻琦去世后,妻子韩咏华打开他住院也随身携带的手提包,竟是“清华基金”的历年账目,每一笔都清清楚楚,在场者无不动容。谁都知道尤在昆明的西南联大时期他家穷得靠妻子做糕点为生。梅贻琦就任之后,清华之学术声名鹊起,不仅校内有很多基督教信仰的查经班,也坚持“追随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见梅贻琦日记)他的一句话早成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如今《无问西东》望先生之遗风,思清华之精神,怎不念想恩典之长阔!

吴领澜的恩典:追问人生意义而弃世俗之途

清华校歌中“器识为先,文艺其从”本意是说生命的格局、品性和见识最重要,成为大器,方堪大用。如此才好理解后面一句“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然而几何时,“器识”逐渐局限为科学实用,文史次要之。迄今清华大学对外的形象仍是理工科大牛、文科一般的高校。或许是当时国人迫不及待的科学救国思想,或许那时风行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实用主义的影响……回到那个年代,才能理解1923年清华学子吴领澜的痛苦和困惑何等的深重,用现在的话来说抑郁得不像样子了。

幸好他遇上梅贻琦这般的领导,与之坦诚相交,鼓励他面对自己的真实,这是电影中所描绘的。但仔细想想,梅贻琦不可能和他只谈这些,还可能和他谈真理的问题。因为只有开导他真理并不只是科学的真理,而有更高的生命的真理,吴领澜才可能从强大的世风和各方面的压力中释放出来,勇敢地做出逆潮流而行的弃理从文的选择。而1924年4月,泰戈尔访华多处演讲,在演讲现场的吴领澜切实体验到:“那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会花时间思考这些,他们也觉得,这些,是重要的”。

那些人是谁?梅贻琦、王国维、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朱自清、钱穆等民国文化精英,他们大多留学有见识,思想独立、开放而包容。据史料,泰戈尔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你们要远离物质主义的毒害》,这题目恐怕不仅对当时的吴领澜,对今天的年轻人亦有意义罢。1925年清华国学研究院建立,转而从文并后做了清华大学的文学教授的吴领澜又影响了一个人的重要选择。

沈光耀的恩典:舍生取义的浩浩源流

这个人在《无问西东》中名叫沈光耀的富家子,家中曾三代五将,中国第一代空军飞行战斗员的缩影。据台湾2015年的纪录片《冲天》,这些全部战死沙场的空军第一代牺牲时的平均年龄23岁,皆身出名门,在世人眼中前途无量的“高富帅”。这很像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的诸烈士,多为基督徒,死时才20多岁,家室殷,自愿革命。

米雪饰演的沈光耀的母亲从家信中得知儿子想去当兵,千里迢迢从广东赶往昆明,拿出家训规劝,且以情动之:“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沈光耀挡不住母亲的眼泪。然而国难当头,无宁静之课桌,无妇幼之安生。老师吴领澜的生命分享鼓励着沈光耀听从心灵真实的呼唤。

“这个世界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内心发出的真诚、正义、无畏和同情。”这呼唤来自“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还是来自于“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圣经·阿摩司书5:24),无问西与东!上帝从一本造出万族,岂不是将“义”放置人性良心。回看历史,每当危难之时,成为“中华民族脊梁”(鲁迅语)的不是那些真正求义之人吗?他们的名字大多不见于史册,却在另一个生命里传递着、流动着。靠着沈光耀给孩子们空中投递的食物而存活的一个孤儿日后成为电影里另一个故事的主角。

陈鹏的恩典:宣教士、孤儿村与晃晃的中西合力



故事是这样被串连的——战乱的荒山野岭中,一个双腿残疾的宣教士,一群失怙的孤儿。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陈鹏,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在中国核弹研究中做出贡献的,为爱人而可以对抗世界的陈鹏——恩典在生命之爱中缓缓流淌。

影片中没有交代沈光耀在飞行运输任务中怎么发现这个孤儿村的,却写了他怎样不顾陈纳德将军的安全提醒,从他一个人的坚持到带动战友持续给孩子们投递糖、食物等。对于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孤儿,看得见摸得着的恩典就是身边日夜守护着他们的非亲非故的西方宣教士,和不知为何在头顶盘旋晃动的飞机了。他们给飞机取了孩子才能想得出的可爱名字:晃晃。他们在屋顶等候,在雨中赞美。在这里,《奇异恩典》的歌曲唱了一遍又一遍。

只有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陈鹏,在1962年的大灾难大扭曲中持守了本真的爱。学校要给他一个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工作,他说“我有人要照顾”。当他看到自己深爱的王敏佳似乎更属意同学李想,他选择了退出和祝福。当所有人都把王敏佳当阶级敌人、大破鞋而弃之灭之,他选择了来到她身边。无条件的舍己、爱和接纳,恩典的至高之境。

王敏佳和李想的恩典: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



被选中给毛主席献花,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天大的恩典。王敏佳太激动和紧张了,以致她当天却病倒了。这成为了她的遗憾,每年生日她去天安门广场和主席像合影留念。谎言说多了自己也信以为真,单纯的王敏佳没有注意到由此引起的种种嫉妒、恼恨。她所有的老底被揭穿,连一个表叔在台湾都成了罪因。简单的为中学老师抱不平的匿名信更是罪状在列。

一遍遍的审查、黑班房、当典型批斗、无处发泄的众怒的暴打……她堕入黑底的无尽深渊。有一双手、一种力量将之托住,而不至失去生命的盼望,那不是恩典是什么?原来恩典不来自于某明星、伟人或偶像,而是来自不离不弃的真实的爱:“无论你怎样,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这话难道仅是陈鹏给王敏佳的爱的告白?要好的同学关系本就微妙。可能王敏佳也不知如何在这两个男同学中选择。陈鹏给王敏佳托了底,王敏佳未尝不是给李想托了底——在自己被打击得那么厉害的时候,也没有指出是李想和自己一起写的那封匿名信,以成全了李想一心想去支边的人生理想。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李想在支边的那些日子一定回想过王敏佳对自己的感情,咀嚼过铭心的后悔(他一直以为她死了)。后来他在大风雪中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同来支边的两位队友。这两位队友就是电影中最先出现的故事主人公张果果的父母。

张果果的恩典:愿心之自由,共天地俊秀



电影巧妙地带出这条线:北京,大堵之城。张果果抱怨地对父母说:“堵了两个小时了,每年何必非要清明去扫墓?”父母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没有你李叔叔,哪有你爸妈,哪有你!” 那时张果果正在大难题中:他开始并非想帮助从农村来京城就医的四胞胎家庭,乃为拿四胞胎来吸引眼球、打奶粉广告的策划案,由牛奶企业资助。提案却落标,自己职位不保,落入商业竞争的算计,还被这个家庭“缠上”,整天打电话找他。

他越来越不快乐,吃饭睡觉都难安。影片对当今社会的作假、欺诈、拥堵、利益争斗、人际疏离感有高超的刻画。似乎越富有,越不自由。直到张果果在扫墓之后决心不顾警戒,定意自己出资帮助这个家庭,并常去看望四个孩子,给他们在窗上作画。画在玻璃上的像教堂的彩绘,又像孩童的无穷缤纷。

四支用四个孩子的胎毛做成的毛笔,这个家庭送给张果果的简单而珍贵的礼物,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呢?片尾张果果的独白:“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最后打出的字幕,算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献给珍贵的你!

【结语】
生命本身就是恩典,超越俗世种种藩篱,勇敢的拥抱青春、梦想、公义和爱,《无问西东》的英文名:Forever Young。愿你我在恩典中去认识永远!


电影《无问西东》里的十句最经典台词,哪一句触动了你的心?

 

1.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2.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3.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4.逝者已逝生者如斯,对以后的人好吧。
5.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得有多深,我都会在下面给你托着。我最怕的是,掉的时候你把我推开。
6.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7.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要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漫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8.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9.我们希望你能够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同你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10.你怪她不对你真实,可你给她真实的力量了吗?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