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新疆一信徒回应前文:基督徒啊,面对灾难请止住自义的审判和冷漠!

作者: 申羔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08月17日 09:28 |
播放

许多的基督徒看待自然灾难的方式,笔者认为很值得反思!此文,分享一下笔者自己对自然灾难的看法的同时,也回应一下上次的文章新疆一信徒来稿:面对各种自然灾难后基督徒的反应,不得不说的话中的一些读者的评论。

这篇文引来很多评论,有意思的是,无论是点赞还是批驳的,双方都提到一段相同的经文:从前西罗亚楼倒塌,压死了十八个人,你们以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吗? 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照样要灭亡!” (路加福音 13:4-5 和合本2010)

持相反立场的读者都说用这段经文讲解灾难更合适,这的确是一个讲解人在灾难中被灭绝的好例子,遗憾的是不同的人却有对这段经文不同的理解!点赞的人认为面对自然灾难时,我们基督徒想的是当然这是审判,可是最需要警醒的是我们基督徒如何面对审判。而批驳的人则认为这句经文就是耶稣在直接谈审判不信的人,在谈“灭亡”:不信的人一定要被灭绝,认为人在各种灾难中死亡是因为他们的罪恶比其他人多,所以上帝的审判临到他们。笔者不禁要问:单单从这段经文中看到了“灭绝”?这是这段经文所表达的意思吗?

不是的。笔者认为:耶稣基督恰恰是在反驳这种说法。

“你们以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吗?告诉你们不是的。”这才是这段经文的中心句,耶稣基督是说,被西罗亚楼倒塌而砸死的那些人,并不比其他人,并不比你我更有罪。所以他们的死,并不是因为他们犯的罪比别人多、罪孽比别人重。因此,因为某地方的人太过罪恶,所以上帝降下地震等自然灾害灭绝他们的说法,在这里已经被耶稣基督反驳了。因为当时围绕耶稣基督的假冒伪善的犹太人,正是这种自以为义的认知方式,认为被西亚楼倒塌而砸死的那些人,是因为罪恶过重。耶稣基督却说,他们的罪恶并不比别人重,至于西罗亚楼倒塌死亡的为什么是他们,耶稣基督并没有解释。

耶稣而是说:“若不悔改,都要灭亡。”耶稣基督强调的是“悔改”,所有不悔改之人,最后的结局都是灭亡。因为没有人能承受的起上帝公义的审判,由于人堕落的本性,人心中的一个罪恶的想法,已经足够人下地狱了。“嫉妒人,恼恨人,如同杀人”圣洁的上帝容不下一丝的邪恶,而你我,心中各种罪恶的想法和欲望,恐怕只有你我自己知道。

耶稣基督在这段经文里,是在强调两个问题:
第一,这些人在偶然的灾难中死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罪恶比别人重,所以别人遭灾难是因为犯了比别人更多的罪,这个“论点”在这里根本站不住脚,因为耶稣基督已经亲口反驳了。

第二,人若不悔改都要灭亡,这是说给当时自以为义的犹太人听的,也是说给现今抱着“不悔改的人,都要被上帝灭绝”的这种想法的基督徒听的。对别人遭受的磨难表现出的冰冷,证明着这些人根本没有悔改的内心。为什么以为自己没有被灭绝是因为自己比别人好呢?那是上帝对你的宽容与忍耐是在等你悔改,而不是因为你比别人行的好。一个认识耶稣基督的并悔改的人,是不会有这种自义的认知的。

就算比别人行的好,也当知道:你未悔改之前,和那些在灾难中死去的人是一样的。现在你蒙了上帝的怜恤得救了,可是对那些还未悔改的人为何如此冷酷,既然蒙了上帝的怜恤,可是对别人却没有丝毫怜恤之心。他们还未悔改在你眼中就该遭灭绝?这种态度是不是比《圣经》中〔马太18:23-35节〕中所描写的那个自己蒙了怜恤,对别人却没有怜恤之心的恶仆还要恶?如果按照这样逻辑所的话,是不是在你未悔改之时,上帝也该把你灭掉?如果上帝灭掉他们是公义的,那在你未悔改之时灭掉你是不是也是公义的、应当的?我们有没有想过,当我们对待别人遭受灾难如此的冷漠,而上帝如果按着你的冷漠之心对待你,你会怎样?

或许持这样想法的人真的忘了,自己没有悔改时是和他们一样的吗?上帝以怜悯之心爱你,请你也以爱心去怜恤那些在灾难中的人,而不是指责他们当受审判,世界上除了耶稣基督没有人不当受审判,当然包括我们自己。

还有的人认为上帝是公义的,上帝在灾难中让很多的人、很多的儿童、婴儿、悲惨的死去也是公义的。可是这种理解好像只懂公义却不懂上帝。一会儿说上帝是爱,一会儿又说上帝是公义,公义和爱是能分开的吗?我们不能把上帝撕裂了、拆解了来认识。

如果上帝的“公义”只是被理解的一种冰冷的样子,哪里还会有十字架上的救恩?为何上帝对待我们就是怜恤的、有爱的,对待别人就是公义的,公义到毫无怜恤冰冷的地步?我们该自问,是自己内心冰冷,还是上帝冷酷冰冷?耶稣基督带来的爱,我们常常没懂,却只懂了审判人的“公义”,所有的人都该遭受公义的审判,因为上帝是公义的,那自己为什么不拒绝上帝的怜恤,把自己放在公义之下去遭受毁灭,如果真认识了公义,就当知道,自己在公义之下受毁灭,这也是你该当的。既然上帝是公义的,为什么只有你应当蒙得怜恤,而别人就不能获得上的怜悯,就当死?

为什么常常单单把自己放在恩典之下,免去了审判,把别人却放在公义之下遭受毁灭。上帝的怜恤只是针对你一个人吗?这是一种冷漠和无知,自己蒙了上帝的怜恤,对别人却毫无怜恤之心,这不是一个基督徒该有的内心,这种冷漠只属于这个冷漠的世界,而不是来自于耶稣基督所带来的信仰,如果是这样,那么仍然是一个没明白上帝救恩的冷漠之人,自以为重生得救,内心却依然冰冷邪恶,那些没有信仰的世人、或许在这些人眼中的罪人,倒比这样的喊着耶稣耶稣的人更有爱心。

还记得那个行淫的妇人吗?耶稣基督说:谁如果没有罪,就可以用石头打她。按造犹太人的律法,淫乱要用石头打死。这个妇人是行淫时当场被捉,可是周围的法利赛人、犹太人没有一个人敢用石头打她,为什么?因为当时的犹太人“怕死”,他们都知道自己有罪,谁打了那个行淫的妇人,下一个被人用石头打死的就是自己。

可是如今的基督徒真是不怕死啊!我们都没有罪吗?如果是我们现在去审判那个行淫的妇人,会不会向那个妇人去扔第一块石头?可是如今缺再向那些承受地震、海啸、各种天灾的人扔秤砣,因为在这样做的人,只是强调犯罪的就要承受审判,承受自然灾难的灭顶之灾,那么难道自己真的没有罪吗?我们该总是反省耶稣对法利赛人的责骂。

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 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约翰福音 8:10-11 和合本)

这是耶稣基督对犯罪之人的怜恤,这是耶稣基督对待犯罪之人的方式。

编者按:
上帝的两个特性,每个都不该弱化,一个是他的公义、一个是他的爱,因为公义所以人人会面临审判,因为爱所以预备了耶稣的救恩,两方面都需要很好的宣讲,一个人的信仰才能平衡,教会也才会走在正道上。
然而,在具体牧养中,常常或者过于强调前者甚至只谈前者,或者过于强调后者甚至也只谈后者。这会造成我们的信仰很多误解。

尤其时下面对自然灾难发生的时候,不少的基督徒只是强调了审判的上帝。但圣经中让我们看到的,圣经中的话是对相信他的人讲的,对他的百姓讲的,很多是上帝对他百姓的直接提醒和劝勉。尤其是罗马书中保罗在第1章深刻的谈了外邦人的罪——不虔不义和各种衍生出的罪的形态之后,在第2章更深的转向犹太人——这些神的百姓们——去扎心一般的点出他们的问题:“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甚么事上论断人,就在甚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 我们知道这样行的人, 神必照真理审判他。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 神的审判吗?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 你竟任著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 神震怒,显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惟有结党不顺从真理,反顺从不义的,就以忿怒、恼恨报应他们。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 却将荣耀、尊贵、平安加给一切行善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因为 神不偏待人。

使徒保罗对犹太人的爱深刻的指出信仰的人内心虚伪的样子——靠着自己是亚伯拉罕肉体后裔的身份就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所以滥用神的律法和恩典。今天也同样如此,神的百姓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是“伪善”和“自义”。保罗尖锐的眼睛让人害怕,他对神的百姓很强的警告和挑战值得我们总是去自省。他说: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你若是行律法的,割礼固然于你有益;若是犯律法的,你的割礼就算不得割礼。所以那未受割礼的,若遵守律法的条例,他虽然未受割礼,岂不算是有割礼吗?  而且那本来未受割礼的,若能全守律法,岂不是要审判你这有仪文和割礼竟犯律法的人吗?  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是:神不以外貌取人,表面的基督徒的名号、洗礼、仪式、行为等这些都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如同外面肉体的割礼一样,神最根本看的是我们的内心是否依靠他的恩典,看我们是否用圣灵和真理来敬拜,是否去遵行了他的话语。最根本而言,神的恩典不是让我们可以拿来审判别人的权柄,而是让我们明白自己蒙了神多大饶恕和牺牲救赎的对象,是让我们谦卑去服事别人的动力。那些不知道神的话语但是去行的人反过来却不是审判这听了神的话语,但是却没有去遵守的人吗?我们常常在这样的挑战之下。

基督徒的信仰最根本用神的话语来改变自己、更新自己。愿当年耶稣和保罗对神的百姓的挑战总是在我们心中响起,如此才能脱离自我的属灵的骄傲和假冒伪善的样子,回到基督信仰本来的面貌,跟着神的旨意去生活。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