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微信

教会的本质是传教以及利玛窦的本地化传教方法和精神

作者: 姚颂恕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06月20日 09:59 |
播放

——“利玛窦与南昌:教会中国化暨本地化”研讨会系列:

“旅途中的教会在本质上即带有传教特性,因为按照天主圣父的计划,教会是从圣子圣神的遣使而发源的。”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是天主教历史上,目前最重要的、也是最具影响今日教会的大公会议。而以上引用,来自《教会传教工作法令》(Ad G}ntes)的第二节。AG虽然是梵二大公会议中,最后通过的法令。但这个关于传教的基本声明,却成为梵二大公会议中,最能改变当代教会发展方向、和带来教会新精神的法令之一。

在这个法令的精神被推广之前,天主教教会关于传教方面的问题,大多被视为“边缘性的活动”。“教会为什么要传教?”教会的权威或者教导者们,就会用很强的教会教条,去教导和要求传教士:必须传教,因为耶稣是如此要求的;同时也只有传教和接受所传的教,人们才能得救。但在梵二的AG之后,教会在认识自身的组成和使命上,产生了巨大的历史性改变。教会开始“将传教视为教会的核心活动。”用另外一句话来说,就是“教会的本质就是传教。”

香港圣玛加利一大堂神父谈雷涛根据其所撰写的文章在“利玛窦与南昌:教会中国化暨本地化”研讨会发言,尝试从“圣三的奥迹”,去证明教会的本质是传教;在此基础上,去理解利玛窦的本地化传教方法和精神。

一、从圣经来反省:是传教促成了教会的诞生

谈神父指出,耶稣本身带着传教的使命来到地上。当耶稣在战胜试探进入会堂,他引用先知书上的话做了他传教的宣告:“上主的神临与我身上,因为祂给我傅了油,派遗我向贫穷人传报喜讯,向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使受陈迫者获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4:18-19)这个行动中蕴含着强大的“被派遣的气息”,耶稣清楚地感受到,父神派遣了他,并要通过他转化这个世界。耶稣还曾说:“我来是为把火投在地上。”可知耶稣为了传教所村的迫切的心,并且耶稣也为了传教付出巨大的努力。

不仅如此,耶稣还将传福音的使命交托给门徒。当耶稣复活升天之时,耶稣向自己的门徒宣布了他们的使命:“宣传福音”,告诉他们,新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不信的必备判罪。

此后,门徒们开始传教,并将福音传入外邦。谈神父总结,教会在父神的安排下,有主耶稣宣告开创,并在门徒的传教中被创立。正是传教促成了教会的诞生。更在被创立之初就开始向“所有一切的受造物,传播福音”,“直到地极”。

二、从神学角度看,教会是圣三奥迹传教使命的结果

谈神父认为,教会并没有传教的使命,圣三奥迹有。因圣三奥迹(基督教新教称之为“三位一体的神”)的传教使命,才有了教会和教会的传教。

从天主圣三的奥迹这个角度来看,为什么“教会的本质是传教”呢?谈神父认为,原因有二:
第一,教会并不拥有传教的使命,天主圣三的奥迹拥有传教的使命,因此才有了教会,有了教会的传教使命;
第二、教会在自己的本质和生命源头——天主圣三的奥迹那里认识和发现被派遣的使命:传教。故此,教会的本质是传教。

从人的角度来看,人分享了圣三的神圣生命,并成为圣三传教使命的合作者,同时人也是教会本身。

三、利玛窦的本地化传教方法和精神,在圣三奥迹的光照下,认识教会的本质是传教

谈神父指出,利玛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主藉着他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传教。

利玛窦传教中国的时代是航海大发现之后的时代。此时的人们争先恐后地,想去征服刚刚发现的新世界——要么改变你,要么摧毁你。

自然而然的,当欧洲老牌海洋大国、也是天主教国教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与“新世界”第一次接触的同时,也给罗马天主教会带来了很多传教的机会,他们的传教对象:美洲和亚洲,是对天主教信仰几乎“零认识”的地方。谈神父提到,他的一位老师曾说,福音就像一粒种子,要播种到人家的花园里。这花园里已经有花有草了,那要把它们全部消灭,才把自己的种子撒下去吗?还是让这些已经存在的花花草草与自己的福音种子相配合,在这花园里一起争芳斗艳呢?利玛窦的传教方式属于后者。

在这一时代,在传教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传教士被成为“征服者、先知和精神导师”,利玛窦是其中之一。因为当时方济各会等从推崇的是:“用基督精神,摧毁或者改变中国一切不合乎基督精神的无信和迷信的本土信仰,甚至文化。”而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则发明和提倡“本土化传教方法”。谈神父将利玛窦的本地化传教方法和精神分为以下儿点:

第一、利玛窦的谦卑精神。在欧洲人傲慢野蛮地对待自己发现的新世界时,利玛窦却谦虚地学习中国本地人的传统礼节,行“自认低人一等的跪拜礼”,这是利玛窦本地化的传教方法的第一步。

第二、利玛窦的审时度势和好学的学习精神。利玛窦在最初,就感觉到当时中国人对洋人的种种抗拒和偏见。于是,他果断地脱发、剃须、穿僧衣、戴僧帽、用僧人名字和装扮成来自西方的僧人,好使中国人通过以往所拥有的对僧人的接纳思想,延续到他这个“外来的僧人”身上,从而也能够更容易接受他。这种态度,使当时的中国人深刻地感受到他的“乐于学习中国人的好学精神”。这是利玛窦本地化的传教方法的第二步。

第三、利玛窦的深入观察、反思和积极进取精神。利玛窦很快发现,中国人对于僧人的态度并不是很尊崇,反而会轻视僧人。而当时的中国人爱戴和尊敬儒士。于是利玛窦很明智地“弃僧服、穿儒装”,使自己更容易被中国本地人接受。这是利玛窦本地化的传教方法的第三步。

第四、利玛窦的追求科学文化知识的文明精神。利玛窦在罗马读大学时追求科学文化知识,在天文、地理、历法、星相学、数学、几何、力学、音乐、逻辑学、记忆术、医学、水利、建筑、绘画、物理、伦理学、神学等等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利玛窦用这些科学文化和知识,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伟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成为他走进清朝帝国的“敲门石”。这是利玛窦本地化的传教方法的第四步。

第五、利玛窦积极向当时统治阶级服务的精神。利玛窦积极努力地接近当时的统治阶级,以此来更好的影响平民百姓。而利玛窦的确成功地影响了当时的统治阶级。这是利玛窦本地化的传教方法的第五步。

第六、利玛窦向农村传教利玛窦被研究其传教方法的学者们所病垢最多的地方是“他忽略了下层社会——农村的传教工作”。其实,他写给欧洲的信件中清楚地表明,利玛窦在肇庆、韶州、北京等地都曾经做过下层阶级的传教上作。只是,他宁可“重质不重量”,好使自己所传的教友,一旦接受洗礼,就会一生是教友。

由此,谈神父总结,利玛窦的本地化传教方法和精神是在圣三奥迹的光照下实践了教会的本质——传教。

首先,利玛窦本地化传教方法和精神,是为了传教。如上海教区的金鲁贤主教说的:“利玛窦从没有忘记自己传教士的身份,对他来说福传是第一位,其余都是运载工具。”第二,利玛窦本地化传教方法和精神,是为宣传基督信仰。利玛窦所著《交友论》一书中的关于交友的教训,实际上是用中国文人的口气传达了爱主爱人的基督信仰精神,教导人用基督信仰来处理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同样,这样的教导,也是在潜移默化中传教。此外,利玛窦本地化传教方法和精神,表现在通过他的爱德行为实现传教。教会训诫与当时中国社会传统的冲突,对利玛窦的传教造成了阻碍,但是利玛窦用他的爱德之行,给身边的人带来了无以伦比的影响。例如,其友冯应京佩服其才华,但是未受洗,后来冯遭受三年牢狱之灾,利玛窦一直未曾停止对他的探望;李之藻与利玛窦同工翻译书籍,但因为不愿遣散妻妾一直未曾受洗,此后李生了一场大病,利玛窦不仅为其寻医问药,还亲自照顾其起居生活。这二人因为利玛窦的德行而最终受洗。谈神父指出,这是圣三的爱通过利玛窦的信仰得到了见证。谈神父还谈到一点,利玛窦最可贵的一点是他愿意做一个中国人。他成为了一个“很有中国味道的西方人”,他爱中国,也让自己与中国人相同,这也是他本地化精神的体现。

谈神父指出,中国教会本地化面临着挑战:
第一,大多数中国人认为基督宗教是一个外来的宗教;
第二,缺少西方基督宗教曾经成功完成的文化吸收、转变以及再生;
第三,理论上的认识远超过实际的操作与实践,也就是说中国基督宗教本地化的理论认识很多,在实践上却差了很多。

谈神父最后总结说,教会的本质是传教,教会的使命只有一个,就是天主圣三的传教使命;利玛窦在曾经的中国做到了本地化传教,在同一个中华大地上,如今的基督宗教也应当有一条实现本地化传教的道路。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