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基督徒人生感悟:痛并快乐地绽放自己,是跟随基督应尽的本分

作者: 千与千寻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6年10月28日 08:51 |
播放

朋友J对我说:“我真羡慕你,会写文章,写得很走心,这个恩赐真好。”

我问她:“你认为恩赐是什么?”

“恩赐就是上帝赋予你的一种能力。”

“天生的?完成的时候不大费劲?”

“是啊。”

 

对话到这里的时候,我满脸苦笑。

 

从今年五月份开始,我决定一周写一篇文章,现在是十月份,已经过去了五个多月,还没有实现这个目标,一个月只能写三篇,不是时间不够用,是真的写不出来。

 

写文章对于我来说,从来都不是轻松的。很多时候,都觉得像是大脑里面有个巨型挖掘机,在那儿挖呀挖呀,大脑都被掏空了。总是要面临“完了,没啥可写了”的焦虑、担心。

 

朋友C是名传道人,他也是我信仰路上的启蒙老师,第一次听他讲道的时候就被深深吸引,深刻、耐人寻味,正是那次,我开始怀疑、思考,而不是一味接受。连续写稿以来,我深知原创的不易,告诉他才体验到他每周都要讲道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他说:“所以有时会有周末恐惧症,这么多年都是一个人在讲,有时不知道讲什么,今年才感觉明显好多了。”

 

如果把恩赐定义为“天生的,完成起来不大费劲”的话,那么写文章并不是我的恩赐,讲道也不是好友C的恩赐。事实上,在我看来,成人的世界里,从不存在“不大费劲”。

 

今年七月份第一个周末的时候,我还没有写出当月的第一篇文章,也不知道写什么,着急地问朋友怎么办。他答:“文章不必强求,通过阅读交流就会有灵感的。”

另一个朋友告诉我:“你的文章读起来很舒服。”

谢过他后,我说:“其实,写得很累。”

他回复:“别强求嘛,文章讲究个妙手偶得。”

 

之前,我写稿就是这种态度,有写的欲望和冲动,才会动笔,但后来就直接停笔了。

 

不强求和妙手偶得,在别人那里可能就是写稿原则,但于我而言,真的就是在给自己的懒找借口,“岁月静好就好”,“活着开心就好”,“我身体瘦弱还有慢性疾病”,这些都是我给自己找的借口。

 

但,我慢慢开始不喜欢这样的自己,我知道这些借口无非是想逃避写稿的苦,无非是自我怀疑,觉得写稿大军浩浩荡荡,自己写N年估计也是没有起色。

 

怎么办?

 

唯有直面,逼自己写,方是出路。因为,逃避永远都只会是逃亡之路。

 

从一个缥缈的想法,到一篇实打实的文章,一点都不容易。你必须真诚地面对自己,将阅读、经验、思考联系,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斟酌修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真诚,都是倾心倾力,因为只有发自肺腑,你才会在整个过程里看见自己,认识自己。

 

还记得写完《软弱并不可耻》,我哭了,眼泪里有回顾挣脱宗教束缚到寻求信仰这一路上的不容易,还有“终于完稿”的如释重负,构思很长时间,写了删,删了写,从觉得自己驾驭不了,到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写完的那一瞬间,是我这两年第一次体验“所有的胜利都值得伤悲”。

 

连续快六个月来,我经历一次次的焦虑、担心,也经历一次次的“复活”——每次最终都完稿,每个月都能保证三篇。

 

这些经历让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烈的存在感,一种困难不过如此的安全,一种没有浪费时间的满足,一种没有虚度光阴的踏实,一种被上帝厚待的满满感恩。

 

而且,我竟然还收到很多意外惊喜:

有传道人告诉我:非常喜欢你对这段经文的解读;

丈夫的朋友留言:看完你老婆所有的文章,真实,是我看完后最大的感受;

有朋友发截图,让我看她的朋友们也在转发我的文章;

有读者问编辑:千与千寻是你吗?写得很深刻;

有朋友谢我:哎呀,你写的正是我在经历的,好及时,感恩;

开始有人付费赞赏;

……

 

这些,所有的所有,都是之前各种借口的懒无法给予我的。

 

本月初的时候,我在一个新约福音真理探讨群里,请教大家怎么理解这段经文: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结出许多果实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丧掉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必会保全生命到永远。  (约翰福音 12:24--25新译本)

 

通常的解经不外乎两点:一是殉道,二是平日生活里的舍弃自己,成全别人。比如,我听过以这段经文为根据,教导大家要在家庭里全心侍奉伴侣和孩子,把自己放在其次,甚至没有自己(对此种教导,我持保留态度)

 

但那天,我看到了另一种解读:

这粒麦子不是真的死了,如果只是死了,怎么会有果实?这里的“恨恶自己生命”不是简简单单字面的意思。这粒麦子被深埋在土里,别人看不见它的荣耀,如同死了,但它并不厌恶自己的环境和生命,并不轻看自己,它充分发挥自己所有的潜能,结出许多果实。

 

我很喜欢这个解读,并认为言之有理。

 

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不大费劲”的恩赐,所有人们看起来“结出许多果实”的恩赐,都一定经历了“落在地里死了”的孤独、痛苦。你、我、他、我们,要如“一粒麦子”,痛并快乐地绽放自己,这是跟随基督应尽的本分。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