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微信

曼德谈阿里巴巴欺诈门:企业根基应是信仰和道德并非金钱

作者: 王新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1年03月14日 01:48 |
播放

“阿里巴巴对两千大盗”——阿里巴巴诚信门的事件将这一本是童话故事中的杜撰演变成了现实版。为了坚持诚信至上的原则,马云不惜“壮士断腕”,以让高管辞职的方式来表示对2000多名以中国金牌供应商身份进行欺诈的害群之马的决绝态度。

马云“断腕令”一出,引来各方强烈反应,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琢磨背后是否有更大的图谋,还有人对中国企业整体的诚信危机表示担忧。日前,基督时报网站邀请了在职场培训、职场宣教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曼德弟兄从圣经管理学、羊文化与狼文化等角度述说他对事件的看法。

曼德弟兄是“羊文化”的首倡人,他他曾在中国内地出版《天职》、《新职业观》两书,是内地最早提出“天职观”的先行者。“天职观”即以工作为敬拜上帝的方式,提倡把上帝的圣洁、慈爱、卓越都浸透在工作当中,要敬业、充满爱心,将工作当做牧师的神职服事一般。同时,他对职场事奉深有负担,曾在中国内地近百家教会、工商团契、企业演讲过基督徒的“天职观”和“羊文化”。

------------------------------------------------------------------------------------------------------
背景资料:2326名两年来一直以中国金牌供应商身份活跃在阿里巴巴B2B平台上的欺诈者,让阿里巴巴陷入信任危机中,也令马云不得不以高管引咎辞职的方式自暴家丑。阿里巴巴的调查说,近100 名销售人员及部分主管和销售经理需要对其“故意或疏忽地容许骗子规避认证措施”及“在国际交易市场上有组织地建立进行诈骗的商户店铺负直接责任”。
 
据一位曾经的阿里巴巴销售代表透露,进入阿里巴巴做销售前期投入是很大的,工资的底薪很低,通常在800~1000元,签不到单每个月都要自己倒贴钱。压力与诱惑共存,加之管理漏洞,种种原因,使得销售人员开始走歪门邪道去创造靓丽业绩。走私单、拿黑钱成为可能,甚至出现马云自揭家丑所言的诈骗同谋——阿里巴巴100多名销售人员为骗子公司制造便利条件,成为骗子公司的同谋。
 
2月21日,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B2B赴香港上市三年零四个月之际,马云壮士断腕,以高管引咎辞职的激烈方式处理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诚信危机。而这场危机此前并不为媒体和公众知晓。尽管马云果断地自爆家丑,并承诺赔偿,但诚信重建将更加艰难。
 
鉴于阿里巴巴本身在国际市场的重要地位,它的欺诈丑闻也会对它的国际声誉造成损害,有评论还认为这还会让整个B2B行业在与国际买家作生意时,受到影响。
 
也有专家说:“此次事件也暴露出中国整个的社会诚信体系还很薄弱,仅仅通过审查诸如营业执照等纸面文件,无法确保一个企业的经营是否诚实可信,更何况假证件大肆泛滥,真假难辨。中国社会的诚信缺失,说到底就是缺乏透明、可查的诚信记录。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做了坏事,谁都可以方便查到,相信他再也不能继续做,或者根本就不敢做坏事了。”(注:该背景资料选摘自《南方周末》等各大媒体的报导)
 ------------------------------------------------------------------------------------------

1.问: 曼德弟兄,最近所曝出的“阿里巴巴供应商涉嫌欺诈,CEO和COO都引咎辞职,董事会主席马云不甘曝家丑以维护企业诚信”一事,不知道您是否有所关注?
 
答:
是的,这在中国企业诚信史上是里程碑的事件。海内外媒体很关注,凡中国人都觉得是件大事,对基督徒来说,关注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起伏,也是非常应该的。因为在神与人类之代表亚当所签的“工作之约”中,就叫我们作个好管家,来治理管理全地,荣神益人。而社会道德的沦丧,作为管家的基督徒也是有责任的。
 
2.问:中国古语说“家丑不可外扬”,以往中国企业对于曝光的负面问题总是极力掩盖,所以这次阿里巴巴“自爆家丑”的行为让很多人出乎意料。有人为马云坚持价值观叫好,的确看的话,除了顾客之外,阿里巴巴本身也是受害者。不过也有人称马云借危机来完成高层替换等更多的图谋。您是怎么看待和评价阿里巴巴这次的处理方式呢?您觉得对中国企业经营界来说,是好事呢,抑或是潜伏着更大的危机呢?
 
答:
从商业伦理的角度看,马云先生的行动是可圈可点的。他宁可壮士断臂、损失很多经济利益,而维护诚信的价值观。这个举动很让其他企业界人士学习。马云面对阿里巴巴的腐败和黑暗,敢于承认;面对公司价值观与经济利益的矛盾,又正确取舍,把价值观摆在第一位。这对崇拜金钱高于诚信、效益掩盖环保等价值观的中国企业界,的确相当震撼,给他们思索和提升,这的确是件好事。但马云背后的动机到底是否有阴谋,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看到目前的行为,确实值得称道。
 
3.问:您是“羊文化”的首倡者,您曾经用“狼文化”与“羊文化”来对富士康跳楼门以及其他很多企业经营方式进行分析。您认为,这次阿里巴巴欺诈门的事件中是否也有“狼文化”作祟呢?如果您用“狼文化”和“羊文化”的角度,会怎么看待这次阿里巴巴欺诈门这一事件的?
 
答:
阿里巴巴欺诈门是典型的狼文化作祟。狼文化的本质就是为了自己的现实利益不择手段、践踏道德和良知、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和社会达尔文主义。阿里巴巴以前的那些管理人员就是典型的狼,为业绩和利润罔顾法律、道德良知和他人利益。这种狼文化是弥漫在整个中国企业界的,对内残酷剥削、对外坑蒙拐骗是其特征。狼文化污染了整个市场伦理,现在该是纠正的时候了。
 
而企业羊文化的根基在于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告诉我们人不是动物,人本有上帝的形象和样式。耶稣基督给我们做了好榜样,他的圣洁、慈爱、牺牲、奉献,是与狼文化恰恰相反的。羊文化企业也要赢利。但它们的赢利不靠不择手段,而靠更好的、更为诚信、更多附加值的、更有爱心的、更能带来良善的、更卓越的质量、技术和总体服务来赢得客户、扩大市场。
 
4.问:这次的事件让“企业诚信”再次成为万众关注的话题。的确,诚信很重要。您对于将圣经原则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有很多研究,请问,您觉得,从圣经原则的角度来看的话,诚信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怎样的地位,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一个公司的掌舵者又该如何保守或者说践行诚信呢?
 
答:
诚信在企业价值观中居于首位。因为不是财富、而是信仰和道德根基,才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圣经马太福音中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这些都说明任何事物,它存在的根本在信仰和道德根基上。真正做大做强的企业和企业家,也是把诚信等价值观置于公司的最高位置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跨国公司竞争力》课题组在研究世界500强时发现:他们树立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很少与商业利润有关,而与做人的道德有关。如摩托罗拉:保守高尚的道德,对人永远的尊重。玫林凯: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IBM:尊重个人、提供最佳客户服务、全方位追求卓越等等。
 
5. 问:阿里巴巴非常强调诚信,这当然是值得赞扬的。不过,观察也可以发现,其实阿里巴巴维持诚信更多是借着梦想式的口号以及惩罚措施等。但之所以出现欺诈现象,其实与阿里巴巴员工面对的巨大的工作压力有关。之后,如果阿里巴巴再借着更为严厉的方式去惩治欺诈,也就是说“乱世用重典”的方式,是否其实反而也是恶性循环呢?换个角度想,是否您觉得如果阿里巴巴给予员工更多福利和关怀,更多体会他们的需要,其实会更有帮助呢?或者您还有其他一些更好的具体建议吗?
 
答:
我刚才说了,狼文化的特征就是对内残酷剥削、高压强制;对外不择手段、坑蒙拐骗。以前的阿里巴巴这两个问题都有。而要实现从狼到羊的转化,就要两方面改进。对外,坚决杜绝坑蒙拐骗;对内,使员工的心灵和生命信仰发生更新,而不是单单靠强制高压、惩罚性的律法主义来使员工服从,甚至榨取员工价值。企业文化真正的更新,要靠员工重树信仰和道德。
 
正如箴言4:23:“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国内好的一些羊文化企业,把缔造员工的人生观及信仰、注重职业道德的践履、注重职员的家庭和生命的和谐放在首位,使员工的福祉和企业的效益取得了很大进步。这里有四个不计成本,可以推荐给那些欲更新自己企业的企业家和管理人员们:做人教育不计成本、爱心事情不计成本、信仰引导不计成本、社会关怀不计成本。
 
6. 问:阿里巴巴欺诈门事件出来以后,有基督教媒体呼吁说中国市场经济需要基督信仰。毕竟,这并非只是阿里巴巴一个企业的事情,也是与整个中国的市场竞争大环境息息相关的。也有一些基督徒的经济学家比如赵晓博士也表示,需要建立有教堂的市场经济,需要用基督信仰来更新商业伦理。您是怎么看待这些观点的呢?
 
答:
狼文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缺失信仰与道德的产物,市场伦理、职业道德的缺乏,背后是信仰的缺失。由于人的罪性,若如果没有终极的信仰体系,每个人都有可能变成无法无天的暴君和丛林中的野兽。没有信仰,人为的道德是不堪一击的。所以,福音的广传、信仰的重建,对当下社会非常必要。而基督信仰对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更新,会起到极大的作用。正如哥林多后书5:17-18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人的更新带领家庭的更新、企业的更新乃至整个社会的更新。有教堂的经济实际上就是有基督信仰为根基的经济,这是目前中国市场经济最为急需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