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曾被称为“远东第一大教堂”的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启动大修 建堂105年来首次

作者: 王新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12月12日 14:49 |
播放

说起上海的地标建筑,不得不提位于徐家汇的天主教堂。它是中国著名的天主教堂张之一,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称为“圣依纳爵堂”,主教座堂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动土兴建,清光绪三十六年(1910年)9月大堂落成,哥特式风格。教堂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人,曾被称为“远东第一大教堂”。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前,上海徐家汇天主堂正式启动修缮项目。这是建立105年以来首次进行大修,预计10个月或1年后将修缮完毕,重现中世纪哥特式教堂风貌。

该教堂的修缮得到多家主流媒体、包括新华网、中国日报、澎湃新闻网等报告和关注。

中国日报消息,之所以修缮,是因为近年来这座老建筑开始出现屋面漏雨、楼梯木结构被白蚁虫蛀、外墙青石人像和线条风化严重、清水墙部分损坏等状况,且部分教堂使用功能也跟不上时代要求。今年8月,徐家汇天主堂发布公告:“因年久失修,又逢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使教堂严重漏雨,教堂内部有建筑物经常掉落,最近情况更加严重,造成了安全隐患”,将暂停开放。日前,教堂正式启动修缮,修缮项目由徐房集团上海徐房建筑实业公司承接。

东方网消息,徐房集团负责该项目施工的技术主管仇云介绍说,整个修缮包括天主堂的主楼和辅楼,其总面积在6600平方米左右。依据施工前的查验、勘测,最大的难题是外墙修复,因外墙青石经百年风化,其材质已经松散,亟需更换新材料;还有就是沉降问题。由于地铁11号线从地下经过教堂区域,对建筑本体产生了一定影响,部分墙面有些开裂,这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徐房施工组会尽力补救,尽可能将影响减到最小。此外,整个修缮将本着“修旧如故”的原则,尽可能恢复教堂早期所有的彩色玻璃。

“原来教堂的彩色玻璃应该每一扇都是一则《圣经》故事,后来重修时补上的是普通的彩色玻璃,我们会争取还原当时的景像。”教堂的工作人员顾张军说。


整个修缮资金预计将超过3000万元,除政府贴补外,绝主要部分靠信徒的奉献。

目前,该教堂已经关闭,里面都已经是施工现场,内外都搭起了脚手架,开始修缮的前期准备工作,很多建筑上原有的雕像等都被施工方用木板框护起来。当地的宗教部门也提醒信徒可以到周围的教堂聚会。每年的圣诞节,这座教堂也会连续举行多场活动,一天教堂接待的教友可能超过1万人。而今年由于修缮,教堂不能对外开放,因此盖教堂也呼吁信徒和市民当天不要前往,以免发生人流聚集。、


徐家汇天主教堂目前室内室外修缮的现场。(图:中国日报视频截图)

据澎湃网报道,年过九旬的天主教上海教区秘书长沈保智介绍说,其实,徐家汇天主堂在上海世博会时就打算要修,但当时下面是正在建设的地铁11号线,考虑到地面沉降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当时工程没办法进行。同时也由于天主堂是宗教建筑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修缮的手续相对比较复杂,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文革期间,教堂曾被迫关闭,屋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于上世纪80年代未进行过一次修复。今年夏天,由于雨水较多,天主堂内渗漏越来越严重,局部墙面甚至在大雨时出现了瀑布状的景观,教堂内部穹顶上部分材质也开始频频剥落。经申请批复,天主堂暂停一切活动,启动修缮。

年过九旬的天主教上海教区秘书长沈保智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说到,修理教堂的任务本身是对天主的一种尊敬和贡献,也是对信徒们的人身安全负责。

天主教在16世纪时就曾有传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到中国,新教传教士马礼逊来到中国是在1807年抵达中国,传福音建立教堂等。因此,在北京、上海、广州、山西等地都散落着百年的老教堂,是历史的历史,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不少老教堂都因为风霜、文革以及目前的商业等各种原因,面临着破旧甚至被拆迁的命运。在关注徐家汇天主教堂的同时,这样一批老教堂都值得得到关注和保护。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