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从高三学生恐惧上学割腕自杀反思学生价值观和父母冷暴力

作者: 楚恒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03月09日 08:45 |
播放

广州日报消息,2月26日,某高中一位高三女生小李(化名)就因为恐惧上学而选择割腕自杀。据了解,高三上学期的最后一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的小李(化名)在新学期表示不愿意再去上学。经过和父母的交谈,她口头上表示愿意上学,却在当晚割腕。幸好父母发现送往医院救治,才避免了更大的悲剧。

近日,不少高中举行了高考倒计时百日宣誓大会,高考备战的紧张气氛得到进一步渲染。在中国很多家长和老师看来,高考是孩子一生的重要转折点。发生小李这样的事情可能只是少数,但其所反映的相关值得人们反思。成绩成为评判学生价值的重要标准。在高考的战场上,一些父母没有成为孩子的帮助,反而成为了绊脚石。

中国的应试教育在不断改革,许多孩子的才能正在通过更多方式被挖掘出来。但是不可否认,小学、中学、大学仍然是不少孩子正在走的道路。其中,高考被许多家长和老师视为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学生时代,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成绩成为了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连孩子自己也是这样看自己的。

考的好了,首先就觉得自己有用;考的不好了,就觉得自己没用。之后,父母、老师、亲朋好友的话再次印证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其实,在社会价值观冲击过来的时候,父母首先要站出来保护孩子,首先肯定孩子的价值,其次引导孩子去看到自己的价值,。但事实上,很多父母并没有做到这些。

模拟成绩不理想,有些父母去不是安慰和鼓励,反而是批评指责,“为什么这次考得这么差?”有的家长平时对不管不问,到高三突然大幅度提高了期望值,看到孩子成绩在高三这么重要的时期还没有起色,各样难听的话都出来了,“你怎么这么没用啊!”,“你看看谁谁家的孩子!”,“你到底在学校有没有好好学啊!”当然,也有些父母在高三表现出了特别的爱,给孩子洗衣服、煲汤、买提高记忆力之类的药、开车接送……给孩子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

如果需要得到的孩子得不到自己需要的爱、理解和包容,需要给出的父母拿不出该给的称赞、尊重和忍耐,那么身处这种家庭简直就是一种折磨,这种生活甚至能把人逼疯逼死。父母价值观的错位和爱里面的“无能”带来的精神虐待和暴力,常常给孩子造成比体罚更加严重的后果。

随着最近的两会公布的反家暴刑事指导意见,在人们为该意见进一步维护了家庭成员的权益点赞时,“冷暴力”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并引起关注。作为暴力的一种,冷暴力属于精神虐待,多发生在家庭和职场。其表现包括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贬低性评论、持续批评等等。对于学生时代的孩子来说,虽然很多父母说话做事的动机是爱,但事实上其方式上的暴力给孩子带来了深深的伤害。这种暴力,别说法律没有介入,即便介入,所起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是核心。爱是自由的,律法无法勉强一个人去做什么不做什么。只有当一个真正去明白爱,他才能够学习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放下自己的主张或利益,不断尝试去知道对方,去关注对方的需要,甚至有灵魂层次的碰撞和沟通。亲子关系也是如此。

小李为何不愿意去上学?因为没考好成绩而过度自责?父母在谈话中对她说了些什么?很多情况我们不能够完全了解。不过,笔者看到有些父母会选择给读高三的孩子放假,待在家里也好,出去玩也好。说“不想上学”远远不代表“放弃高考”,有的时候只是在表示,我还没有调整好状态再次进入战场,父母此时只需要给她一些时间就可以了,过多的介入反而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无论什么问题,情况的改变总有一个过程。不过,作为盐和光的基督徒需要更深的寻求并明白真理,成为祝福的通道,借着健康的价值观和睦和的关系影响更多的家庭。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