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微信

中国社科院分析制约中国基督教发展主要因素

作者: 鲁德 | | 2009年08月12日 03:59 |
播放

中国内地基督教近年来迅速发展,亦引起越来越多的中国社会学者、宗教学者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唐晓峰在《2008年度中国基督教现状》中,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现状专项调研”课题组去年11月至12月间在江西、湖南和云南3省11县市的调研总结了中国教会目前发展的情况,表示2008年中国基督教整体发展稳定、个别地区基督教力量较为活跃等。同时,亦指出制约中国基督教发展的主要因素。

唐晓锋表示,中国基督教在各个层面表现出来的多元化问题不容忽视。这种多元状态一方面表现于不同教会组织形态层面,如有人所用的三自教会、家庭教会、独立教会来区分。

还有人直接将之称为基督教信仰的红色市场、黑色市场、灰色市场等,多元状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不同阶层、群体间基督信仰的不同特征,如知识分子阶层信徒、农民信徒、城市平民信徒、企业界聚会、少数民族信徒等。

多元化存在状态还表现在不同的圣经解读、不同的文化观念等多个层面。“这些多元化的表显特征既为中国基督教的存在及发展提供了活力,同时亦为之增添了众多挑战。”作者总结说。

同时,调研数据还反映出困扰中国基督教良性发展多年的若干问题,从宏观上看,这些制约主要来自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牧人员及合法的信仰活动场所匮乏问题。比如河北保定有信徒5万人,但牧师只有9人。而这种人员与场所的缺乏所导致的最直接问题则是异端、邪教、封建思想在中国基督教内,尤其是在农村教会内,泛滥的问题。

第二、神学思想建设上的问题。调研组认为,目前既是基督教的又吸引国人心灵的神学思想尚未得以系统确立,而且一些符合基督精神、契合中国国情的神学主张也并没有深入到每个信徒的心里。而神学思想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开放的、可持续的过程。

第三、信徒的构成问题。虽然近些年教会逐渐出现年轻人、文化程度高的人、男性和富裕的人增多的趋势,但整体上中国教会还是老年人多、文化程度低者多、女性多、农村人多。这种“四多”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基督徒群体仍以社会的弱势群体为主。

第四,邪教问题为困扰中国基督教良性发展又一难题。学者们经过大量分析,认为之所以中国基督教相关会出现邪教从生,这和华人教会的“复原主义与还原主义的神学模型”有关,加上教牧人员的缺乏、处境化神学思想及其实践的缺失等都为邪教的泛滥创造了条件。

第五,教会的社会性参与较少也成为中国基督教良性发展的一个障碍。调研组发现,中国教会的社会服务是较为有限的,而这些有限的社会性服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响应基督教组织或民政部门的号召下而被动作出的,具有无计划和随意性。

第六,制约中国基督教良性发展的又一障碍在于中国的宗教管理者及社会大众对于基督教的认知及理解态度。中国社会的历史观、文化观等都会对基督教的发展产生影响。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