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常务副主席沈斌主教致辞,他敬佩和高度评价了数百年前利玛窦对于中国福传的决志和委身,一直到最后死在了中国。同时,他从利玛窦在中国福传的经历谈到对今天中国教会本土化的三点启发。
医生、作家、创意艺术家和《赣风》杂志总编杨建葆教授在“利玛窦与南昌:教会中国化暨本地化”研讨会发言,介绍了近10年来南昌文华工程中的利玛窦形象设计。如今,在南昌至少有4处注明的利玛窦形象景观。
旅途中的教会在本质上即带有传教特性,因为按照天主圣父的计划,教会是从圣子圣神的遣使而发源的。
周口教会不但秉承基督教信仰的精神,而且在社会服务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万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尤其“河”文化神学思想和‘三堂”“三员’‘发展理念,都有利玛窦在华传教的影子,并开创了基督教在地化良好局面。河南省周口市基督教两会牧师马鑫在“利玛窦与南昌:教会中国化暨本地化”研讨会发言,介绍了周口基督教会本地化的实践与成果。
在晚明时代天主教在华的传播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耶稣会将传教范围扩展到中国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与西方文明迥异、传衍数千年的文化体系。这个文化是以儒家为主导,对外来文明有着非常强烈的拒斥力。
记得多年前一位热心的老会长曾这样自豪而慷慨降地给我说:“我们信主的人不烧香、不上供祭祖、不搞迷信!我们的教堂、我们的礼仪和他们的就要不一样!我们教会就是要与众不同!”
习近平谈到两位传教士利玛窦和司徒雷登与杭州的故事:“1583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他于1599年记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据说这是首个记录、传播这句话的西方人......140年前,1876年的6月,曾经当过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先生出生于杭州,在中国生活了50多年,他的骨灰就安放在杭州半山安贤园。”
2017年3月28-29日“利玛窦与南昌:教会本地化暨中国化研讨会”将在南昌举行。
2017年3月28日上午,为期两天的“利玛窦与南昌:教会本地化暨中国化”研讨会在南昌开幕,来自天主教与基督新教的神职人员、宗教界、学术界等100多人与会,对数百年前最早来到古老东方传播福音的耶稣会的传教士利玛窦如何尝试和探索本土化的这段真实历史的研究进行分享,并由此对时下中国基督宗教在本土化方面的启发展开探讨。
天主教江西教区乔天庆神父在“利玛窦与南昌:教会中国化暨本地化”研讨会发言,他结合利玛窦的“敬天祭祖”观做思考,以赣南客家文化与当地教会的融合为例论述乐教会本地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