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微信

感动中国王平安23年艰辛慈善路力量源于信仰

作者: 温迪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0年09月08日 16:42 |
播放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让默默无闻,23年如一日收养照顾无家可归的伤残孤寡老人的王平安脱颖而出,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但是少有人知道这23年漫漫慈善路正是源于基督教信仰的力量,以及王平安的感恩之心。王平安是河间市卧佛堂镇北小店村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86年靠种地为生的他自办了平安福利院,23年之间他共收养了103个人,并为63位老人养老送终。

慈善源于信仰  行善因为感恩

凤凰卫视近日采访了王平安,镜头中的平安福利院的墙上张贴着耶稣的画像。王平安坦言之所以创办福利院,是因为基督教信仰。他说,“为了穷苦人,就是为了耶稣”。此外,王平安还深情讲述了他在七十年代的人生故事。

当时,迫于生计的王平安走街串巷干起了磨剪子戗菜刀的营生。因为过度劳累染上重感冒,不知道昏迷了多长时间。后来,一个兽医发现了奄奄一息的王平安,把他背回了家。在这个陌生的家里,王平安一住就是20多天。那位兽医把本来给猪的药水拿来给王平安注射,还熬粥照顾他吃喝。王平安康复后回到老家,在和妻子讲述完自己的遭遇后,许下诺言,“以后,我得用这个钱养一些穷苦人。”

怜悯穷苦人无家可归 创建平安福利院

1986年,40多岁的王平安和妻子范凤朵下地干活时,发现麦场上有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人们都叫他“大傻”。见“大傻”饥一顿饱一顿的很可怜,王平安就把他领回了家。

“大傻”有时犯病,把好好的衣服和被子撕成一条条的,还用刀子把手脚指甲都削掉,用刀尖扎自己的肚皮。在王平安和家人的关心和照料下,“大傻”不仅改掉了自残的毛病,而且还能认人了,见到女的叫“姑”和“奶奶”,见到男的叫“哥”和“爷爷”。后来,家里再来老人,一下车“大傻”就领着去换衣服、理发。 后来,王平安给“大傻”改名“大虎”。

王平安说,收留大虎以后,他和妻子办起了工厂,生意越做越红火,两人一商量,决定再收养几位无家可归的老人。于是,王平安四处打听哪有需要照顾的孤寡老人。王平安的举动让不少人纳闷儿,有的则说起了风凉话:“听说过捡钱的,没听说过捡爹的。”但王平安对这些话从不在意。

后来,王平安家的老人越来越多。1996年,王平安干脆盖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平安养老院。

平安福利院的正门。(图:网络搜集)

艰辛的慈善路

现在,王平安的福利院有40多个人,最大的91岁,最小的46岁,除去6个智障患者,40多个人里还有盲人,聋哑人,半身不遂,高位截瘫者和精神病患者。

照顾这些人并不容易,一次王平安出差回来,发现家里一片狼藉。原来两人病人瘫痪在床,拉肚子动不了,把凉席和几床褥子全都弄脏了,臭气熏天。当时没有自来水,王平安只能把被褥架到坑里去洗。刚刚洗完,回头发现两个人又拉了。

1996年,为了多挣点钱维持福利院的开销,王平安亲自跑到天津去开辟市场。他把福利院交给老伴。在厂里王平安是个厂长,在天津他是掌柜的,一回到家,放下包,马上他就成了福利院的一名护工。

开办养老院以来,王平安从不给自己添置新衣服,也从不下饭店吃饭,不到万不得已他也坚决不去医院看病。由于上了年纪,再加上骨膜受损,王平安一走路两个膝盖就疼,但他愣是忍了4年不言声。去年冬天,王平安疼得实在受不了了,才在儿女的劝说下入院开刀。左膝盖手术后,看着3万多元的收费单,王平安心疼了半天,说什么也不做右腿的手术了。
 
王平安住院期间,得知河间府北小区有一位流浪老人,他便脚步蹒跚地立刻赶去接人。最近几天,他又在为刚刚收留的一名精神病流浪女四处奔波,联系做截肢手术的事情。王平安说,就算有一天他动不了了,他也会让儿女们接着去做这些事,不管多艰难,养老院都要办下去。

1999年王平安的家的小院里,已经根本没法容纳他收养来的那30多个孤残老人了,所以他东挪西借,凑钱开始扩建房屋,开始扩大福利院的规模,此后除了他特定的“凡有子女者不收”,这个条例之外,他几乎是来者不拒。从最初收养患智力障碍的乞丐,到收养身陷绝境的孤残老人,现在王平安的福利院里,又多了另外两个群体,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还有就是精神病患者。

别人都劝王平安别再收人了,这样下去杯水车薪。但是冬天有人打来电话说有的地方又冻死了一个流浪汉时,王平安还是照收不误。他说,“中国这么多穷人 我养一个少一个。养不了那么多,咱们喝粥。”

平安福利院食堂里张贴着《最后的晚餐》。(图:网络搜集)

用祷告解决病人间的矛盾

2009年冬天,福利院门前来了一辆三轮车,车上拉着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撂下200块钱后赶快跑掉了。王平安赶忙给病人吃药输液,后来知道他家在任丘,王平安就联系到了他的远房亲戚。据这个远房亲戚和乡亲们介绍,这个被人遗弃的病人,年轻时游手好闲,曾几次入狱,前不久刚从监狱里出来,就被仇家打断了腿,患脑血栓后生活已经不能自理,回到福利院后,王平安只字未提,依然像往常一样照顾这个病人。他说,“多么凶恶、多么不好的人,只要回头改过就,前面是一笔勾销。”

王平安说20多年间,平安福利院里其实也有很多不平安的时候,且不说精神病患者病情发作,智障患者们莫名其妙的一些举动,会让他劳心费神,就连那些神智清楚的孤寡老人,有时也会有磕磕绊绊时候。每次遇到孤残老人们争斗,闹矛盾,王平安只单单依靠上帝,组织大家一起祷告,久而久之祷告成了平安福利院里,所有成员每天必做的功课。

一位老人在平安福利院礼拜堂静默。(图:网络搜集)

福利院资金紧缺 附近村民来帮忙

随着福利院收养人数的增多,王平安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每天用水用电,40几口人吃饭穿衣,一年下来差不多要10多万的开销,再加上给病人打针吃药,王平安说,再这样下去,他的日子可能真的会越来越难了。

王平安自打改革开放起就办工厂,烤面包,造食品模具多少也挣了点钱,不过三年以前老伴儿突发脑血栓,再加上自己的双腿骨膜受损,夫妻俩一起住院,看病就花了近十来万,住院期间生意又不那景气,所以现在平安福利院到了连工人都雇不起的地步,王平安说如果真的有一天坐吃山空,他真的就不知道,这些无家可归的人该何去何从。

为了帮助王平安度过难关,杨树敏,范振江,孙固安来到福利院做起了义工。虽然每天要照顾这些孤寡老人,孙固安却说在这里学习到很多东西,是在别处根本学不到的。连傻瓜也会帮傻瓜盛饭,大虎不怕脏不怕累地照顾大家,这些都让他感触颇深。

泊头的杨树敏被王平安夫妇的事迹感动,也留下来做义工,无偿地为这里的老人们洗衣服、做卫生,“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我觉得自己很充实、很快乐。”

“没有王平安,我活不到今天”

说起王平安的养老院,很多老人都感慨自己遇到了大善人。71岁的张金城始终独身,年轻时靠打零工养活自己,后来年纪大了,就开始在任丘市的大街上流浪。张金城白天要饭,晚上睡火车站,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4年。后来,一位好心人告诉他,河间有个叫王平安的人,专门收留他这样的流浪老人。张金城便一路打听着,找到了北小店村。“我在这住了快3年了,不仅生活有保障,每天还有人说话,心情特别愉快。我流浪了一辈子,终于有家了。”张金城高兴地说。

85岁的苑小法双目失明,他在养老院已居住了17年,“没有王平安,我活不到今天。”这位无依无靠的老人,说起现在的生活,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知足”,“吃得好,穿得好,不来这儿我早就死了。”

在王平安的小本子上有很多被收养者的记录:“吴栋,57岁,脑血栓,不能行走。病倒在任丘人民医院旁边一个小棚子,有好心人通知。我和女儿把他接到养老院,经过精心治疗,打针输液,现在能走。”“王树仁,吉林人,60岁,2005年1月8日天气正冷,不能行走,好心人把他送到我的养老院,经过治疗已能行走,现已4年”……

根据养老院里的人们的特长,王平安会安排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体会劳动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在王平安的帮助下,两位盲人学会了按摩,目前在苏州和任丘开了店。74岁的范景良为大家的一日三餐忙活,他说,虽然辛苦点但觉得挺踏实,“感觉自己还是个有用的人。”

王平安:我死后的骨灰与这些老人放在一起

23年间共有63位老人,在福利院安然去世,年龄最大的93岁,每当有人去世,王平安会想办法通知死者的亲戚或是老家的人,让他们魂归故土,而对那些没家的流浪人员,他们的骨灰也会被妥善保管。而对那些没家的流浪人员,他们的骨灰也会被妥善保管。“还有8个人的骨灰无人认领,就放在养老院里吧,这就是他们的家。”王平安说。

一次,养老院来了位身体虚弱的聋哑老人,大夫检查完当场就说没救了,但王平安还是说要尽心尽力地服侍。他们熬米粥喂老人吃,又买来牛奶帮他加强营养,老人排泄物里有脓血,他们也不嫌脏,总是帮他勤洗勤换。20多天后,老人去世了。“虽说相处时间不长,但王平安伯伯特别难过。”义工杨树敏说。

王平安说,“凡是死在我这里的,都洗了,刷干净,和有儿有女一样,都穿上装裹衣裳火化去,俺们这些老人们都为他祈祷。他什么样咱不管,做到人有人的尊严,来到咱这,不管他在外头是什么样的,都和有儿有女的一样,穿上新衣裳买上装殓送着走,等着火化了拿回来得了。我说我死了以后和你们放在一块。”

结语

让王平安感到欣慰的是,儿女、亲戚、朋友现在都非常支持他的行动,总是想办法接济他,而他在养老院开的小诊所效益也不错,既方便老人看病还能挣钱。如今,通过志愿者网上呼吁,关心养老院的人更多了,不少网友自发来到这里,送米、送油、送衣服,临走还不忘捐款。

王平安说:“一位姓左的小伙子,替老板过来送衣服,当场给了我100元,他还说今后每月都会捐。"事后王平安了解到,小伙子每月工资只有800元,妻子还没有工作,一家三口的生活并不富裕。提起这些爱心人士的支持,王平安眼里噙满感激的泪花。

夕阳下,王平安挪动着两条病腿,蹒跚地走回养老院。在这条艰难的慈善之路上,这位70岁的老人倔强地要一直走下去。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