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第二届柏格理园丁奖颁奖晚会北京举行:关注大山角落的孩子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作者: 王璐德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6月21日 09:28 |
播放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仅有20字的隽永小诗《苔》是清代诗人袁枚所写,就是前不久引起自媒体刷屏的“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一夜之间,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而这都缘起于曾和妻子一起在贵州石门坎支教两年的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用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唱起这首小诗,感动了亿万中国人。

2018610日晚,第二届“柏格理园丁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梁俊发起在石门坎基金会下设立一个新的子基金“苔基金”,关注这些大山角落里的孩子。他再次说到:“苔有时候不需要成为牡丹,它本身就有它的价值。”而成立这个“小小的基金”的初衷就是“让人关注那些角落里面没有人关注到的孩子....我们希望让孩子们可以像苔一样,学牡丹一样开放。”


(图片来源:石门坎基金会/王敬)

当天的颁奖典礼安排了文艺表演环节,充满童真和云南文化气息,不仅有儿童们清新的芭蕾舞《苔》,也有专业的歌舞演员献唱昆曲《牡丹亭》片段“游园惊梦”与民族歌曲《美丽家园》。

现场最感人的是第二届“柏格理园丁奖”的颁奖后的获奖者的感言,共有优秀奖6名、突出贡献奖2名,以及机构方面的优秀组织奖1名和创新组织奖1名。

获奖名单如下: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获奖的支教老师中有2个特点,第一是有的老师是在山区支教十多年如一日,还有是支教结束后又再选择回去支教的,其对支教的热情并未时间磨灭掉;第二是出现90后的毕业大学生,让人看到新生一代对于支教事业的奉献和支持。


(图片来源:石门坎基金会/王敬)

现场,诸位获奖者分享了他们在支教中的收获和感言,许多细节令人感动。这里摘录其中的一些发言:

——我选择支教,这是我回馈我的故乡的一种方式,希望我的学生将来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为我曾经也受过这样的一位支教老师的鼓励,所以考上大学,我现在回到乡村也是想让这样的方式传承下去。

——(一位2005年在云贵川一个人支教至今的老师)孩子们愿意让我陪着他们,爱着他们,不仅是他们需要我们,也是他们需要我们。

——我希望给这些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回忆,帮助他们一起共度美好的日子。

——(一位90后的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毕业生大三下半学期开始支教)我觉得自己一直是个幸运的姑娘。我想过一个不非要满足别人期待的工作。在支教中,我总是问自己几个问题。第一个是我喜欢吗,我用了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下学期一年的时间回答。我告诉自己,你不可以再羡慕别人生活,不可以只是在朋友圈给支教的人点赞。第个问题是,我适合不适合支教,我看到我在小朋友的成长中可以发光....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