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微信

【深度·回眸】葛培理的福音派之路的几个关键选择

作者: 王政民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3月13日 08:24 |
播放

2018年2月21日,葛培理牧师离世,国内外教会界都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文纪念。基督教的公共世界一般认为,享有世界声誉和广泛持续影响力的葛培理牧师,主要做了这件事,即在天主教和现代派基督教中间,建立了福音派,并且将福音派以大众接受的方式有力度的传播了开来。

新教诞生以来,教派立场是构成基督教整个世界的分类方法,近现代的基督教分为东正教、天主教、新教(长老会、信义会、浸信会、公理宗),但是20世纪三十年代以来,针对现代主义的冲击与因应,基督教世界开始逐渐形成三个主要的团体:天主教、世界基督教协进会、世界福音派联盟,三者分别代表天主教,自由基督教和福音派基督徒成为了普世基督教的一部分。

世界福音派联盟WEA所持有的立场,是葛培理和葛培理时代的人共同凝聚形成的。分析葛培理牧师的一生,我们能看到作为福音派运动兴起的世代,他们之所以如此选择的几个关键因素。

一、反思传统基要保守主义

葛培理牧师对福音基要保守主义的反思,来源于他年轻时候的经历。葛培理18岁之前,一直在夏洛特镇镇上的一个乡村长老教会聚会,该镇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如果对比中美的地理位置,就会发现北卡罗来纳州在类似于中国江苏省的位置,人文气候都有许多相似。

葛培理从小参加的长老会较为保守,教堂里把威斯敏斯特信条和圣经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重视神学的传统。在成长为一个在教会能承担责任的成人之前,年幼的葛培理一直在教会里学习加尔文和清教徒庞大的神学遗产。

这让葛培理觉得生硬,因为他不能和其他长老会信徒一样,具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年轻的葛培理是个棒球运动员,在打棒球的时候,他需要眼睛先看一眼球的位置,然后就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地远处的天空中。打棒球影响到了葛培理,使得他的心胸开阔,这也影响到了他对长老会较为生硬的教义的继承兴趣。

如果没有外来影响的话,葛培理还是一如既往的去学校,业余时间打棒球,然后周末去镇上的长老会教堂,每天早晚参加家里的家庭敬拜,学习威斯敏斯特要理问答。但是,旅行布道家末底改·哈姆(Mordecai Ham_在1934年秋天在夏洛特镇上进行了露天的奋兴会布道。当时秋风微吹,让人心情很好,末底改·哈姆是浸信会牧师,他用一种具有吸引力的福音的方式,向前来听道的听众陈述了福音的意义。


十六岁的葛培理,从球迷变成耶稣迷

这是葛培理在以前的长老会里面没有听过的。露天的布道,具有命题意义,需要在一个小时之内,把福音讲明白,让听众信服,在圣灵的工作下,认罪悔改,奉献自己的一生归给基督。而夏洛特镇上的长老会对此并不以为然,他们觉得基督教信仰是一整套的观念,需要人慢慢的学习继承,才能在一生中不断的精进身心,与基督联合,得享救恩。而末底改·哈姆牧师在一个小时之内就让听众做出一个心志的决定,在他们的角度看来,这未免失于庄重和严谨。

但无论如何,葛培理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做了人生的自己的一个重要决定:改变教会归属,离开了长老会,加入了浸信会。当年葛培理正好高中毕业,就按照传统惯例,进入了南卡州的鲍勃琼斯学院,这是一间长老会背景的大学,在那里,葛培理觉得难以忍受生硬的气氛和教会生活。于是第二年转入了佛罗里达圣经学院,转学校期间,他明确的知道自己是要被呼召,出来读神学,毕业后服侍神的。1939年,也就是三年的教牧学硕士毕业后,葛培理被按立为牧师。这在传统的夏洛特长老会那里,被认为有失严谨,因为成为一个长老会牧师,需要继续学习,并且需要在一间教会施洗,然后按立为教师,即副牧师,然后逐渐的经过一定的考核认定程序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牧师。


葛培理受洗后,在佛罗里达读圣经学校

但是葛培理所在的浸信会(不是所有的浸信会都如此,这里指的是夏洛特葛培理成长过的浸信会),认为一个人只有有心志爱主愿意奉献自己服侍,并且接受了基本的事工训练,就能按立为牧师,而牧师的终生学习,再来保证牧师的教牧水平的持续提升。葛培理毕业成为牧师后,觉得自己的学识和对人生的阅历难以支撑他作为一个存在,于是进入伊利诺伊州惠顿学院继续学习人类学。

没有比较就没有对差距和区别的发现,葛培理牧师早年的经历,特别是浸信会末底改·哈姆牧师的露天布道,使葛培理牧师看到了一个活泼的、全新的福音表现形式。不过,随着葛培理牧师年龄的增长,属灵厚度的加深,他后期的事工并不强调福音派优越于传统基要保守主义的地方,而是更强调合一,在事实上,大部分的基要派都开始被整合到了葛培理牧师推动的普世福音派运动中。

而基要派中反对葛培理牧师的人,却逐渐衰落。以麦金泰尔牧师为例,他是一个著名的基要派牧师和活动家,他反对任何的对现代世界的妥协,要求教会维持最为传统和古朴的教义,为此他不惜牺牲基督徒生活的活泼,甚至不允许信徒笑。麦金泰尔牧师并没有营造一个基要派信徒生活的共识,而只是生活在反对一切的现代主义神学上,而葛培理的福音派在麦金泰尔牧师看来,是狡猾的现代自由派的帮凶,比现代自由派危害更大。

但是,福音派贴近人性,适合实践信仰。特别是在麦金泰尔牧师成立万国教联(ICCC)之后,基要派逐渐开始表现出恨人主义的信条,见人咬的作风,有失君子风度,使得基要派里面的年轻人不愿意继续停留,转而加入福音派。比如达拉斯神学院、教会领袖法尔威尔,他们作为基要派著名的代表,却从未跟麦金泰尔站在一个阵营中,而是更加认同福音派。

二、强调宣教和大使命

1943年,葛培理和钟路得结婚,路得生于中国江苏的淮安,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对华侵略期间),由于是美国人,就不得不离开了中国。路得的父亲是父亲钟爱华(又译为钟仁溥,Nelson Bell,1894年-1973年)是美南长老会著名的传教医生,在清江浦主持该会全球最大的教会医院仁慈医院。钟爱华在华期间,长老会有两个教区,一个是江北差会,一个是华中差会,分别划分地域,彼此配合开展长老会在中国的宣教工作。

钟爱华牧师是医生宣教士的身份,在华中差会,华中差会被认为倾向于现代主义,在金陵神学院院的筹建上,和其他的教会合一配合。而江北差会则认为这样的合一配合并没有真理的根基,于是组建了较为保守的华北神学院。钟爱华牧师参与见证了江北和华中关于金陵神学院的教师信仰的判断,自始至终都站在比较宽容温和的角度上,这对钟路得影响较为深远。当时江北差会认为基督教就是基督教,是严谨的,不容置疑的。而华中差会则认为,福音在不同的地方和世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中国和当代,就要宽容,温和,注重社会工作,而且不要给刚进入教会的新信徒压力,要让他们慢慢成长,教会的生活要活泼,不要生硬。而这正是江北对华中差会不太满意的地方,觉得太过于妥协。

1943年8月 葛培理与路得完婚。

钟路得和葛培理两人,是模范夫妻,他们的爱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愈加深刻。钟路得在江苏期间,生长在华中长老会,她对来华宣教的牧师们极为尊敬,有着一颗宣教改变中国人灵魂的心灵。有段时间,钟路得在华中差会的安排下,前去西藏做短期宣教工作。在去西藏之前,她查阅了独立宣教士郭实腊对西藏的人文的描述,开始认识西藏,喜欢西藏。郭实腊对西藏的描述,作为宣教报告交给了莫拉维兄弟会,郭实腊牧师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传奇宣教士,他的报告里有着不切实际但是却出于热忱爱主之心的狂热描述。钟路得看到这些资料的时候,心潮澎湃,激发了她践行基督大使命的热望。

和葛培理结婚后,葛培理坦承,他的讲道内容很大一部分是和钟路得一起完成的。两人刚结婚,葛培理本身不喜欢僵硬的长老会,钟路得则是长老会里面具有现代思想,但是又有宣教热忱的女子,并且身上有股苏州女子的精致典雅。两人长时间的在一起讨论福音在在社会转型的时刻,应该有怎样的表现。而结论就是,福音就是宣讲,不断的传福音。所以,葛培理和钟路得夫妻生活的一生,塑造了葛培理重视传福音的信念。重视宣教是福音派的重要的信仰和生活内容。

三、和现代自由基督教的关系

1943年,美国正在全国动员参与反法西斯的对日对德战争。葛培理和钟路得夫妇两人暂居芝加哥,在福音的西泉镇牧会,该教会位于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地理位置很近,由于该地是工商业比较发达,生活节奏比较快,到处透露着现代气息。和葛培理老家北卡州夏洛特镇上教会不同,这里不属于乡村教会的概念,信徒大部分有着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只是周日来聚会,工作和世俗生活占了很大部分时间。这里滋生了30-40年代的美国的现代派,也有人把现代派称为自由派。在这里基督徒的生活和气质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普通的基督徒周日教堂出席率开始降低,但仍然自我认为是基督徒。他们不再对厚厚的清教徒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庞大文献感兴趣,而是喜欢世俗的生活更多一点。而牧师,则考虑的是基督教对于世界的意义,如何介入世界,让世界焕发基督的因素,他们考虑后的结构就是,过多的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经济社会的参与中,认为社会正义是基督教救恩的其中一个内容。

在芝加哥西泉镇,葛培理夫妇开始牧会,他们想起以前觉得夏洛特长老会保守,但是在芝加哥反对因为看到现代主义对教会的影响,开始收缩自己的神学立场,认为必须为基督教找一个主体,即福音。这样就不会像芝加哥这样,教会生活仿佛一个现代的福音共同体,人们谈论的,不再是福音,而是更多的社会内容。这期间,即1948年8月,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基督教协会会的全球会议,有人问葛培理如何看待WCC的工作,他说WCC是敌基督。这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说的,即葛培理刚到芝加哥,看到了现代主义对教会的影响,模糊了福音主题,但随后他就开始真诚的参加WCC的每次会议。当时葛培理还反对天主教,这来源于他新教的传统,但随着世界观的逐渐扩大,葛培理开始认可并赞扬天主教了。

葛培理参加芝加哥浸信会一农村教会事奉。

在芝加哥,葛培理结识了著名的加拿大歌星George Beverly Shea,这也是葛培理一生的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George Beverly Shea对葛培理的影响是,在布道宣讲福音的是胡,需要把自己变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让大家觉得轻松的人。让自己变得受欢迎,就会有自信,这跟当下家长让孩子报业余兴趣班一样。同时,布道的内容要简单明了,不要思辨,而是直接诉说出福音的核心,就是耶稣来世界上拯救罪人,接受耶稣即被认为是获得了拯救。

现代自由基督教,谈论的都是政治正义、公众话题,而非福音本身。这是教会的高层在谈论的,而信徒则讨论的是世俗的小事、肥皂剧和如何打扮自己,职场信徒则讨论炒股和期货,当时的芝加哥建立了最大的商品期货交易所。希拉里当时驻扎在芝加哥,交易活牛期货,用1000美元开展杠杆交易,获得了成功。总之,现代自由派信徒在教会聚会的时候,越来越谈论生活,而不愿給与这些生活以属灵意义的解读。

但是现代自由基督教则自我认为,他们是厌弃了僵硬的教条,转而深入活泼有趣的生活,致力于让自己过得精致,不断的获得更高层面的社会认同,进入并一起塑造一个主流,而且他们也在职场和工商业界取得了相对的成功。葛培理在1948年批评WCC在哥本哈根的会议室敌基督的会议,自由派则认为葛培理跟麦金泰尔是一样的,在学理上看,都属于置身现代社会之外,没把自己当做人类文明历史的主人,而仅仅是当自己是过客,所以不愿意花时间改变社会,而是把在世的生活作为得过且过随遇而安的样子。因为葛培理的福音派,还是把眼睛注目在了来生。

四、葛培理与福音派

以上的三段经历,让葛培理有了这样的特征:
首先是不僵硬,愿意让自己变的受欢迎,愿意用新兴的手段来表述福音。
第二是,注重宣教,尽最大可能的把宣教当做信仰的内容。
第三是,与现代主义保持距离,在世犹如在天,谈论世俗,但必须给每一个世俗事件标注属灵意义。
这是福音派形成早期的基本内容,因为福音派是一个在不断的社会和教会的运动中兴起的。

自此,葛培理牧师就开始了一系列的世界布道,他的福音信息简洁明了,只要人们听了他传讲的信息,宣告信主,葛培理牧师就为信众祷告,并归荣耀于神。

1949年八个星期的洛杉矶布道活动,奠定了葛培理布道团成立的基础


1957年纽约的布道会上,通过媒体9600万人观看到纽约布道,布道团媒体时代启动

1966年,葛培理的福音派神学建设基本完成,在柏林葛培理牧师主导了柏林会议。他制订了福音派的基本信条,即今天四个属灵定律的前身。这样就能用一个单张的形式,介绍了整个信仰内容。并且对于圣经问题,葛培理牧师也都给出了简洁的答案。
比如:人祷告,上帝为什么不听。葛培理的回答是,有三个原因:
1、人祷告请求上帝的事项是出于自我,不被神允许
2、人祷告的不够恒切付出
3、或者上帝应许,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需要延迟

柏林会议是福音派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之后洛桑会议召开,福音派的世界联盟开始形成。柏林会议是神学性的,确定了福音派的基本神学内容,其特点就是简单明了,让小孩子也能学习,不用非得学习了复杂的神学知识,也不用懂希腊语就能成为一个基督徒。而且很多基督徒日常生活需要的问题,都给出了答案,传福音的时候可以照着去回复。之后的洛桑会议和马尼拉以及开普敦会议,都是事工性的,即基于福音派信仰的教会,联合起来,一起搭配,应对现代世界的经济社会和各类问题。

但保守派和现代派都不是很满意葛培理,比如传统的改革宗认为以柏林会议为代表的福音派神学信仰,太简化了,比如人祷告上帝为什么不听。这种格式化的回答,没有厚度,没有深度,没有营养。所以认为葛培理是倾向于世俗主义和现代派。而现代派认为,葛培理仍然是保守主义,因为葛培理的福音派神学,是不依赖现代科技和分析哲学的,是旧思维,仍然是守旧的。

夹在两者中间,葛培理牧师备受争议,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葛培理牧师为代表的福音派因着品性素养高,温文尔雅,热情。一切的福音派神学,都主张一种急切的福音宣扬和大使命的关怀。于是葛培理牧师和世界各地的福音派教会,一起携手,避开争议,只是去做。

五、葛培理主导的兼容性的合作和教会合一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葛培理牧师以其布道团为活动舞台,不断的在世界各地举行布道,向世界宣讲福音派意义上的福音,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作为家庭,和钟路得的爱,并没有因为经常的分开而减少,反而有着纯粹干净的情愫爱谊。钟路得在江苏淮安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工作过,也常常短期宣教,阅人无数,有着姑苏吴文化下的善于和人打交道的技巧。在这方面,葛培理牧师深受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葛培理牧师褪去了对福音派特定主张的强烈标榜,开始把福音派定义为一个思想运动,而不是构建成一个派别。

葛培理牧师开始和自由派、天主教以及基要派展开事工的合作。这表现在:
1、和自由派互相融合,开展对政治意义重大的公众话题发出声音,关切社会,不过葛培理从来都只是关注政治并态度明确,却并不制定具体完整的整治行动方案。而以WCC为代表的自由派,却活跃在各个焦点政治事件的中心,不停的参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谈判和斡旋。
2、和天主教合作,新教脱胎于天主教,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新教以自我纯正而天主教腐败歪曲真理为教义主张。但C.S.路易斯和葛培理两人在1994年,促成了福音派和天主教和《福音派与天主教联合声明》,葛培理认为,他希望基督只有一个身体,就是全世界的普世教会,所有人都是基督身体的一部分。这是葛培理和罗伯特·舒勒(Robert Schuler)对话时说的。
3、和基要派联合,葛培理开始认同基要派的主张,认为自己和他们并无二样,只是希望基要派怀有君子风度。于是比如华福会、洛桑会议、教会更新运动、学员传传道会,这些原本受麦金泰尔在台湾举办的一些列远东基督教大会时影响的牧师,转而转向福音派。


▲ 1994年,葛培理与教皇约翰保罗二世。

六、总结

在现代世界,葛培理和福音派逐渐的被教会认可,并且发展成为了在天主教和现代派之外的第三大最主流的基督教信仰群体,其他的教会运动纷纷萎缩,反而葛培理牧师倡导的福音派,一直影响着今天的道德世界和人心社会。我们通过简单叙述葛培理一生中经历的几件事,看到了这些事对葛培理牧师形成福音派思想的影响。

在今天,福音派仍然具有活力,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愿我们从中受益,也愿葛培理牧师安息!

图片均来源于葛培理布道团官网。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葛培理传》:鲍乐基著,中国基督教协会2015
《葛培理在中国》刘庚演,《友声》2014年第九期
Fundamental Baptist Information Service
《真正的复兴》伊恩默里著,张宇栋译
《葛培理与罗马天主教》浸信会云大卫牧师著2013年1月种子出版社
《教会大合一运动可以接纳吗》吴主光著2003年7月,种子出版社
《Declaration on Justification 》1999年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