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圣诞节热潮之后的冷思考:谈谈这个节期面前,宗教、符号与噱头的错位

作者: 康晓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1月08日 08:24 |
播放

题记

所以,不拘在饮食上,或节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让人论断你们。【歌罗西书2:16】

节期及圣诞节源流略考

上帝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创世纪1:14)

从原始社会至今,各族、各邦似乎无不求年岁、有节期——虽不能直接认识上帝,从日出日落的时差、月亮盈亏的日子、食物生长的周期、四季的轮转等,热门拥有这些构成人类节庆观的基础。后来,再加上宗教、文化,和当时政府的特点命定等的人文节期,且在全球化时代大潮,今天,各种节庆越发丰富多姿。11.1112.12等人造节也花样不断翻新,令人们乐此不疲。

公元354年,罗马主教指定儒略历(现今国际通用的公历的前身)1225日为耶稣诞生日。后来,圣诞节这一天就按格里高利历法,即西元纪年的“公历”来确定。但因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24日到第二年的1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东正教会没有接受格里高利历,因此确定的圣诞日是公历17日(实际上叫“主显日”)。古老的基督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确定的是公历16日,也更注重主显节。

也就是说,各地教会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显然,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是一个宗教节日。非基督徒有的也过圣诞节,是把它作为文化节日。

圣诞节对教会是宗教、对商家是噱头、对政府是符号——这是在正常情况下

不论怎样,基督教仍稳居世界第一大宗教的位置,信徒众多。基督徒自然要过圣诞节,否则怎么叫宗教信徒,这既是崇拜需求,也是身份认同。

在社会上,圣诞节被当作宗教节日也好,文化节日也好,对于商家,怎能不搞好噱头(看点、卖点,叫座之意)而抓紧商机以求年底盈利。

之于当今政府,虽非出于自己的规定,却不得不面对的是眼下流行的约定俗成的圣诞节这一符号。符号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无论是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都能起到指代功能和交流功能。总不能完全限制人的交流和有所指吧。

圣诞节对政府是宗教、对商家是符号、对教会是噱头——这是错位、再错位的结果

《国语·周语上》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此书源流两千年以上,亦称《春秋外传》,乃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作也。

为何防不了仍要防?对一个符号要如此“严阵以待”?可能政府以及为政府代言的机构、人士没有认清圣诞节的符号功能,而将之提升到宗教、文化之争的高度。佛教也有诸多自身的节日,为什么不拔高以待?这又牵涉到一个自家还是异类的心理。佛教虽也曾是外来宗教,但它逐渐被同化、接纳、本土化——不打不相识,原来咱们是一伙的(中国文化对此的认同心理)。但对于基督宗教,口虽不言,心里却固执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出自《左传·成公四年》)加上基督教在近代来华的“爱恨情仇”,人们强力打出“过中国节,不过洋节”的旗帜,让人笑而无语……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世俗化过程中,各种主义发挥了过去由宗教团体承担的职能,扮演了宗教代理人的角色。”(见席纳尔的《经验研究中的世俗化概念》)然而,不论什么样的主义,怎能防民甚于防川?

商家、教会就没有错位吗?商家将噱头做成符号,为增大效益,这尚好理解;教会将宗教节日过成传福音的噱头,这是为哪般?莫非亦如席纳尔认为的世俗化六种含义中的一个:宗教团体的价值取向从彼世向此世的变化,即宗教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适合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仔细看看,教会过圣诞节还有几分神圣、敬虔、庄重而感恩的意味呢?——有的为年终教会人数增长而“捞一把”;有的将圣诞节做成了茶话会或义演活动,还美其名曰“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错解滥用经文到哪里去了哟);有的可能根本没有想过如果主耶稣就在圣诞活动现场或为此活动的同工会上,祂会怎样想,显出怎样的表情……将来在审判台前交账时,主耶稣可不问那时世俗化如何,而是问你如何。我们当怎样回答呢。

教外有过不过洋节之争,教内也有过不过圣诞节之争,且追本溯源,都是在大掉书袋,指出此圣诞节日期、来历不正,有向异教妥协之嫌,甚至直称之为异教产物。教外之人观之,甚觉莫名其妙,也笑而无语罢。“你们谨守日子、月分、节期、年分。我为你们害怕,唯恐我在你们身上枉费了功夫。”(加拉太书4:11)保罗担心的是加拉太人为固守某种身份表征而轻忽福音的大能,或模糊了福音的信息。如果我们过圣诞节连身份都不想固守,而功利化到不知不觉与世俗为伍,迷迷糊糊中自己也不晓得是在过宗教节日,还是搞噱头或将之符号化,而一再错位又错位,那么即便为了传福音,难道不担心火的试炼与焚烧吗?终究要显出各自的工程,是金银宝石还是草木禾秸。

2018年元旦 成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