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圣诞前的反思:福音是“传”出来的,还是“见证”出来的?

作者: 严以勒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12月21日 09:52 |
播放

——有感于有人以营销的方式传福音

眼下已经进入十二月份了,这个月有一个基督教最为盛大的节日,那就是圣诞节(其实这个节日也成为在社会上最受追捧的节日),想必很多教会已经开始筹划圣诞晚会之类的活动了。

和世人过圣诞节不同的是,教会过节肯定要添加布道的元素。圣诞节确实是一个传福音的好窗口、好机会。可是,问题在于我们该如何传福音,传什么样的福音。有人可能会说这还不是很简单嘛,不,这是一个需要严肃思考的问题。

传福音不是想怎么传就怎么传的,不是高高在上或故作玄虚,不然引起别人反感不说,可能还会绊倒人。可是有些基督徒传福音常常犯迷糊。我想,听听教会外的声音(哪怕有时候很尖锐)对我们也有益处,可以刺激我们思考并开阔我们的视野,避免陷入自以为义或自我感觉良好的境地。前不久在朋友圈上看到一篇文章,《公交车上传福音反被教训嘲笑了》,文中那位教训基督徒的老人说了这样一番话:“你知道你们信耶稣的是怎么给人家讲的?有次我在医院住院,来了个信耶稣的,一进病房就对我们这些病号说,你看你们有病了,都是不信耶稣的原因,赶紧信耶稣吧,信耶稣病就好了,还能得永生。”

有学者观察到,现今是宗教营销的时代,宗教作为某种精神安慰剂(或曰麻醉品)正被大规模地包装着、营销着。类乎宗教的国学热、气功热是这样,还有,各种心灵鸡汤和打着灵修或开发正能量招牌的新纪元等类宗教产品大行其道也说明了这一点,但这里也是乱象丛生,令人眼花缭乱。宗教营销者们包装上某些诸如健康、幸福、成功、和谐、神奇等类的美丽词藻,就能为人们编造一个个虚幻的美梦,为此往往夸大其词,无所不用其极。当然这些东西背后也潜伏着巨大的商机,刺激某些人的贪欲,假借宗教名义谋取巨额利益。

有些时候基督徒传福音,用的套路和上述宗教营销方式颇为相似,虽然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却是用夸张的或玄乎的方式,犹如推销保险般传福音,并且很在乎拉人头看数目——我发了多少单张,传了多少福音,带了多少人决志,等等。还有人以“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救些人”为由,不分青红皂白,不顾当事人的感受,强行传福音,甚至不惜连哄带吓地想要把人带入基督教里。还有基督徒逢人就发福音单张,无论是在公交车,还是出租车上,或者其它场所,却没有去聆听对方的心声。因此,虽然热忱有余,动机可嘉,但效果寥寥不说,可能还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成了别人认识耶稣的绊脚石。

这时候我们该检讨一下,我们是不是在以一种宗教营销的方式在“传”福音?有时候是带有恐吓的味道(不信就会下地狱受苦),有时候是包裹着糖衣(信了耶稣,就有了金钱就有了健康就有了幸福等等),竭尽所能要把人拉进教会,在乎凑人数看人气,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问题。

当我们采用营销式手法传福音的时候,无形中就把福音变成了一种宗教商品,我们可能会以保险推销员般的口才向人说教一番,劝诱对方接受,可是就算对方接受了,最终也可能却是把人引到一个宗教的死胡同里——信耶稣会有好处,信耶稣将来死后可以去天堂,无论是生是死都是一本稳赚不赔的生意。因为我们自己可能也压根就分不清何为宗教、何为信仰(福音)。宗教顶多是一系列规条加某些禁忌的组合,于是信耶稣就变成了要做某些事情和不能做某些事情(比如不能吃血),终极目的为的是死后可以去天堂安家。这就是宗教之路。耶稣时代的犹太人和法利赛人就很有一种宗教狂热,结果被耶稣严厉责备:“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太23:15)

但这不是信仰之路、福音之道,信仰之路意味着对耶稣的效法,效法的指南就是耶稣的教导。宗教可以和生活完全脱节,和现今完全脱离,但信仰必须融入当下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带人信的是基督教,而非耶稣,更何谈去效法耶稣了。

今天很多人推崇宗教,或为获得某种安全感,或为获得某种超然庇佑,或为获得某些特殊指引,因此人们才有这种旺盛的宗教需求市场,所以才有人投其所好。但基督徒传福音绝不是为了投其所好,而是要把福音彰显出来,把耶稣的道展示出来。

因此写到这里,我们要思考,福音是“传”出来的吗,就像保险推销员或商场导购员所做的那样?其实福音更是要“见证”出来的。用手机圣经软件搜索中文和合本圣经,使徒行传里“见证”一次出现23次之多。无论使徒走到那里,他们宣讲信息的核心是见证福音,见证耶稣基督。他们不是拉人头凑数字,不是在以营销的方式做福音工作。这些使徒们一个个都是活生生的见证,曾经那么胆小如鼠,那么自私自利(就如在耶稣面前争论谁为大),或者残酷逼迫基督徒(就像法利赛人出身的保罗),但当他们遇见了复活的基督,他们的生命就被翻转了,福音在他们身上被见证出来,多么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早期基督教在起初三百年时间内虽然屡遭罗马帝国逼迫,但最终能脱颖而出成为影响甚至改变罗马社会面貌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基督徒前仆后继地效法耶稣,以爱和服侍的行动征服了残暴的罗马帝国。西方宣教士来到中国,发现光靠说教的方式(比如发单张)传福音效果很差,几年下来都带领不了几个中国人信主。但他们后来找到了切入点,那就是进入中国的文化,瞄准中国人的需要,通过办学校建医院创报刊等各种方式服侍广大的中国人,以实际行动告诉中国人福音是怎么回事,不仅逐步消除了隔膜,还赢得了尊重,由此就打开了在中国的传道大门。

今天我们并不缺少福音单张也不缺乏传福音的热忱(想想很多教会圣诞布道会的热闹气氛),但缺乏的是以基督徒服务的行动见证福音,向世人展示基督徒是怎样的一群人。宗教营销式的方法可能会得逞一时,但吹起来的不过是宗教泡沫而已,用圣经的话说是“草木禾秸的工程”。没有见证,“传”福音只能停留在这种粗浅的营销层面。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福音不单是“传”出来的,更是要见证出来的。如何让福音在我们的生命中,在我们服侍人的行动中彰显出坚不可摧的见证,有见证才有影响力吸引力。而这是每个基督徒需要思考并落实的重大课题。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