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盖茨2017年度公开信 用数字回顾盖茨基金会的工作

作者: 姚颂恕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02月27日 10:25 |
播放

比尔·盖茨和其妻子梅琳达在其写给沃伦·巴菲特的公开信中,用一系列数字回应沃伦的要求:回顾、反思盖茨基金会的工作。巴菲特在2006年将其财产的大部分捐给了该基金会。

数字一:1.22亿

盖茨夫妇用这个数字来说明最贫困人群生活的改善情况,它代表自1990年起被挽救的儿童人数。

公开信提到,2015年存活的儿童人数比2014年多。2014年存活的儿童人数比2013年多。这一数字每年都在增长,如果全部加起来,在过去25年中共有1.22亿名五岁以下儿童的生命得到挽救。

盖茨夫妇说:“拯救儿童的生命是慈善事业中最划算的一笔生意。”

数字二:86%

梅琳达称疫苗是拯救儿童这笔“生意”中最划算的一笔。目前儿童基本疫苗的覆盖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86%。

此外,最富裕国家和最贫穷国家之间的儿童基本疫苗覆盖率差距为历史最低水平。儿童死亡人数下降最大的原因就是疫苗。目前五联疫苗可以让儿童一次性免疫五种致命感染,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 the Vaccine Alliance)援助国家所需要的费用为每剂不到1美元。

公开信称,仍有1900万名儿童尚未获得完整的免疫接种,而他们当中的许多孩子还生活在冲突地区或偏远地区。他们的政府必须更加努力,为这些孩子接种疫苗。这一点对于再次将儿童死亡人数减半这一目标而言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在2030年前将儿童死亡人数降低到3百万以下。

数字三:100万

“去年,大约100万名婴儿在出生当天死亡。”比尔·盖茨说到,“而在出生第一个月内死亡的婴儿共有250多万。由于总体儿童死亡人数下降,新生儿死亡比例随之上升。新生儿死亡人数目前占儿童死亡总人数的45%,而1990年该比例为40%。”

数字四:45%

盖茨夫妇说:“这是另外一个与儿童死亡率图表相关并给我们带来挑战的数字。营养不良是造成45%儿童死亡人数的部分原因。”

营养不良不等于挨饿。营养不良的儿童有可能获得足够的热量,但是无法获得适当的营养物质。这使得他们更容易患上肺炎或者痢疾这样的病症——也更容易因为患上这些病症而死亡。

而更好的营养状况不仅仅只能预防死亡,因为营养不良扼杀了地球上人类绝大部分的潜能。发育不良的儿童不仅仅是比全球的同龄人矮,在认知发展方面也落后于他们,而这会限制这些孩子们一生的发展。

数字五:3亿

在发展中国家,超过3亿妇女使用现代方法避孕,这在历史上尚数首次。家庭计划生育在拯救生命方面影响重大。从长期来看,妇女使用避孕药具以及安排怀孕间隔的能力成为降低儿童死亡人数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同疫苗一样,避孕药具是史上能够拯救生命的最伟大的创举之一。”盖茨夫妇说,“避孕药具也是史上最伟大的除贫创举之一。”

“家庭生育计划2020”是盖茨基金会参与的一个全球合作伙伴项目,该项目计划在2020年之前将能够获得避孕药具的女性人数再提升1.2亿。其目前重点关注南亚和非洲,在这两个地区分别只有三分之一和少于五分之一的女性使用避孕药具。

数字六:7500万

这个数字表示印度女性自助团体的人数。

比尔·盖茨引用保罗·大卫·休森的话说:“贫困是性别歧视的帮凶。”世界上最贫穷社会中男权至上的现象让人瞠目结舌。

性别歧视造成对社会的危害,限制女性的权利会让所有人都贫困。梅琳达认为:“女性权利和社会财富呈正相关。”

在性别歧视严重的国家或地区,女性参与自助团体就显得极其重要。目前仅在印度一国,就有大约7500万名女性参与自助团体。梅琳达说:“我们希望能提升这个数字。也许这些团体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女性获得贷款或分享健康实践,但是团体开始正式运作之后,女性成员可以自由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才是真正的女性赋权!”

数字七:1%

公开信称,据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仅1%的人知道我们消除了一半的极端贫困,而99%的人低估了这方面的进展。而如此惊人的成就应该会让大家感到更加乐观才是。

梅琳达说:“乐观的心态极其可贵。我们永远都需要更多的乐观精神。但是乐观不是盲目地相信明天会自然而然地变好,而是坚信我们有能力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数字八:0

比尔·盖茨称数字0为“最神奇的数字”:“这是基金会每天都在为之奋斗的数字:零疟疾、零结核、零艾滋、零营养不良、零可预防死亡;穷人孩子和其他孩子之间实现健康零差别。”

最后,盖茨夫妇在公开信中对巴菲特说:“人们总是问我们他们能如何支持抗击儿童死亡的事业——我们总是满怀信心地建议他们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款,他们一直以来出色地服务于全世界的家庭和儿童。我们希望您的捐赠将激励更多的人加入。”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