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微信

【人物】“遍传福音团”最后一位勇士张摩西牧师生前见证(一):老人的眼泪

作者: 姚颂恕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04月07日 17:45 |
播放

编者按:
张摩西,原名张晋卿,1924年生于河南巩县, 1941年,17岁的张摩西在贝悦纳教士(MissHelen Bailey)的感召下把自己奉献给神,从此开启了自己幸福、充满神迹奇事、也充满艰辛和泪水的一生。

张摩西曾在85岁的年纪回顾和口述了自己的人生见证,在这份《重生简历》中,他曾见证圣经的威力“神用刺心的话语感动我,要我只是忠心为他传福音”,也诚实地坦白自己曾经的软弱和对主的离弃,和最终主对他的挽回。

张摩西参加了西北圣经学院数次从河南徒步千里到陕西去上神学,一次寒假期间回家结婚后三天就返程回到学校,把牲口让妻子骑着自己仍是徒步千里抵达学校,妻子也之后在补习班开始上课。

他还讲述了自己参加遍传福音团的经历和心志,“……我便参加了工作团员,每礼拜晚上全体集会为工作祷告,看神叫我们什么时候出发走上工作岗位,早日把福音传回耶路撒冷,以完成神的心愿,西国人把福音传给中国,使中国建立了教会,使很多人得到了救恩,成为神的儿女,我们不辜负神的普遍救恩,应接着把福音往西传通过中国西北七省、西亚到耶路撒冷,主的福音传遍了全世界,感谢赞美神的普遍救恩。”

1947年3月与妻子张会西作为遍传福音团的第二批边疆布道成员远征西域,一路上克服了西征路上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进入沙漠的时候,他的妻子已怀孕几个月,后来就得到了一个“骆驼背上的孩子”。

解放后,本来在安西的张摩西一家人因为没有户口回到河南巩县老家。文革中被污蔑为特务,白天黑夜被批斗、劳动改造,与家人不能团聚,蒙受不白之冤。文革后教会重新开放,但因为过去的坎坷,张摩西最开始不肯再做教会,“心里受责备后仍不省悟”,后经历神的管教后重新工作帮助自己老家的弟兄姐妹们建立神的教会。

历经艰苦磨难的张牧师在85岁高龄放心不下家乡教会的建设,为建设位于巩义市的河洛镇洛口教会呕心沥血,在批地和筹集建设经费不辞劳苦四处奔走,于2010年建成洛口教会,使福音在中原河洛大地上生根发芽。

2017年1月3日,张摩西荣归主怀,享年93岁。

老人的眼泪

张摩西牧师在他口述的重生简历中说:“张摩西今年85岁,为神的建殿夜不能寐,日不能食,眼泪常流在枕头上,有时通宵不能眠,只有发愁用不上力,求主成全他建殿的旨意……”

张老牧师这话是真实的,他为了建起教堂吃尽了苦头,直到他去世,河洛镇基督教会依然有一大笔因为建堂而欠下的债务要还。基督时报做了张摩西追思礼拜的报道之后,现任河洛镇基督教会负责人通过张摩西牧师的亲人联系到笔者,问:基督时报能不能在这件事上帮帮忙?我们实在是很难。

这位年轻的负责人在建堂这事上一直和张摩西牧师同工,张牧师的外孙评价他是“非常认真负责的人”。

不建堂,就聚不了会;建堂,又被要求建个大的;建大的,去请示建堂许可,又一趟趟请不下来;光是垫地基,就把教会仅有的1万块钱花光了。教堂建建停停,张摩西老人天天为了建堂的事跑,晚上睡觉的时候,和他住在一处的小儿子张黎明(他的第五个儿子)听见老人半夜哭泣,就和媳妇起来去他床前,问他:“你咋会事儿啊,身体哪里不舒服啊?咱去医院看看。”他说:“我身体哪都好,就是想起咱们教会那么难,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弄。”

好多个夜晚,老人想着建教堂这么困难,他自己的力量那么小,可该怎么办呢?就老是哭,老是哭。

艰难中寻求老同学的帮助

一度决定离弃主的张摩西被大光照耀,悔改之后开始带领教会,那是在他74岁的时候。他在1998年之前跑宗教局申请批文,大热天,天天去,坐颠簸的三轮摩托,在路上舍不得吃一碗凉皮,也不舍得花教会的一分钱。那时候想获批难啊!找了几十次,他自己去说不行,又找朋友帮忙,19988月,终于得到建堂许可,那时候张摩西已经75岁上下了。

在跑建堂许可的过程中,他愁苦到一定地步,就给以前的圣经学校同学王安慰牧师写信,问她怎么办。又询问对方是否知道“遍传福音团”成员的现状,他希望知道当年的“战友”们如今如何,希望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安慰。

开封的这位当年70多岁的老牧师给他回信,当时张摩西在河洛镇黄河石化厂看大门,信就寄到了那里,信封上写着“张俊卿(收)”。实际上张摩西本名叫作“张晋卿”,或许是当地口音的问题导致谬误。王安慰在获得宗教局建堂许可方面给了张摩西许多建议和帮助,她说:“要常去(宗教局)问问。你们对教会的组织建立的不错,一切都要按规章受理。千万不要接待不明真相(应为“不明底细”)的人去教会讲道,现有很多异端邪说混乱教会……我相信你会带领信徒走正路的。愿神祝福你们的工作。”

王安慰在这两三封信中安慰、劝勉张摩西,说:“虽然工作忙些,但是心情很好,因为觉得工作着是美丽的,内心是充实的,人活一天就要工作一天,像我们这样年纪的人更要有紧迫感,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离开这个世界,到那时候想工作也没有时间了。因此我劝你,不要想到教会作(此处一字不清)工作是为那一个人。要知道是神给你的托付,是你欠神的债。”

只是遗憾的是她也没找到遍传福音团其他成员的消息和行踪,说:“你所问的马可牧师,很可能就是重庆教会的马可牧师,……在重庆见到马可牧师,80多岁,河南人……”张摩西所询问的马可,就是当年西北圣经学院的院长副马可牧师。王安慰又说:“你所问的另外几位这里都没有,只有一位马何真是从西北来的,现已去世……”“你所问的那几位,路得、何恩证、赵麦加等这里都没有,……听说何恩证和赵麦加结婚了……路得听说过,可能现在有病,具体在哪里不清楚……”

2008年,张摩西的外孙托朋友在台湾买了《神国侠侣》一书,这本书讲述的是张摩西的老师何恩证夫妇的故事。张摩西得知何恩证、赵麦加夫妇在新疆的消息,也得知戴永冕后人在台湾。张摩西也曾希望可以再见他们;他一个人的力量也就那么大,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也曾和同工(这位同工就是后来负责河洛镇基督教会的)商量:要不咱们去台湾一趟,要不教会真建不成,看看人家能不能帮一下咱。但是去台湾毕竟不容易,未得成行。此后也一直未得机会去往台湾,直到2014年何恩证去世,师生二人也一直未能见面。

张摩西去信王安慰还有另外一个目的。王安慰在开封有学习班,张摩西希望可以将自己教会的信徒派到那里去学习。

王安慰牧师如今依然健在,也有89岁高龄了。

预备建堂的艰难:等候11年

没有教堂,做礼拜就像打游击战一样,一周换一个地方,在马棚、石棉瓦房、窑洞、煤球房、住家户做礼拜,经常换地方,信徒流失严重,张摩西看着教会这个样子,心想,这样下去就没有人聚会了不行,要有一个神的家,否则教会没法发展。

他跑到镇里请求批地,2005年,他拿到镇政府的批文,镇政府要求洛口村配合划分2亩地建教堂,但洛口村里一直没有给。选址也考虑了好多地方,化工厂,备战窑等,都考虑过。

他最开始想在自己所在的村子仁存沟村建,那里有一个倒闭的化工厂。但是很快他意识到这样不行,仁存沟村不在当地教会分布的空白地带,而几里之外的洛口村更为合适。洛口村一带古称洛汭,位于洛水的下游,是洛水汇入黄河的地方。洛口村有一个伏羲八卦台,又有八千多年之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建堂的地方选在了省道S314(沿黄快速路)旁边的黄河滩上,这块两亩大的地比公路本身低五六米,要先垫土,不然一下雨就淹水。

张摩西若是在仁存沟村得到土地还容易些,但是想要在洛口村就难了,但是他就是选定了这块地。他首先考虑到,这块地交通便利,方便老年信徒聚会,而且这里挨着村口,容易被发现,这里离伏羲八卦台也很近。

得到建堂许可和镇批文之后,张摩西又开始往洛口村村长家里跑,他天天去村长家门去堵,说尽了好话。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在土地方面政策严格,从1998年,这件事花费了张摩西11年时间,其中的艰难和心酸可想而知。20093月,张摩西终于拿到地。

一拿到地,张摩西就立刻开工建教堂。结果光垫地基就花去了所有的钱。这些钱怎么来的?最开始一分钱都没有,就找了7个执事,每个执事先带头奉献2000块钱。他就把自己儿女赡养自己的钱也全都捐给了教会,自己的日子过得极其节俭。张摩西决心,没钱也要建,钱不够,先开始再说,否则永远建不起来。

建教堂所需要的资金几乎全由张摩西亲自筹集,他为此在85岁高龄东奔西走,坐着三轮车行在农村的土路上。夜间常常思念神的殿建不成,就难过流泪。巩义市经济发达,但是河洛镇经济却相对落后,因此很多人外出经商。巩义市小型机械较为先进,商人们将它们销往云南、广西等地,张摩西就将他亲手写的建堂呼吁书交给外出的商人,请他们带往云南、广西一带。

张摩西在耄耋之年坚持亲自建教堂,或许是为了弥补当年未将福音远传的遗憾——当初他从新疆回来,并非情愿,他希望在自己晚年的时候,尽量的去还自己所欠的债。

教堂在落成以后就没有钱再搞后续建设了,张摩西也实实在在的上了年纪。教会一直在筹钱还债,如今教堂的吊顶依然没有建起来。

河洛镇基督教会内景(图:洛河镇基督教会同工提供)

教会如家一样的温馨

洛口镇基督教会的教堂建起之后,张摩西也一直在带领着这个教会。他住的村子和教堂所在的村子之间还隔着一个村庄,几年前,他身体变差,走路不便,就换成了一位年轻的牧者继续带领教会。

洛口教会如同家一样,非常温馨,信徒信仰虔诚,彼此如同家人一般的相待。建教堂的时候,教会的叔叔阿姨们纷纷出力:需要木头,谁家有树,就把树给捐出来了;也有把自家建房所剩的板材捐出来的;还有的把自家的猪、鸡、鸭杀了、卖了,再把钱捐出来的;还有拎着鸡蛋过来的;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喜欢把钱包在手帕里,那钱都多少年不舍得花了,已经稀破烂了,也一毛一毛的捐出来。

晚年的张摩西经常有人来拜访他,那是来看望他的信徒;张摩西牧师去世后,送葬的队伍中有许多上了年纪的信徒,他们爬上陡峭的山坡,唱起送别的诗歌:“生死皆有定期,由主带领,寿满挽留不住,恩光指引;灵魂永息乐园,身体安寝,灵魂永息乐园,身体安寝……”

在凛冽的寒风中,人们闭目围于棺前,唱着唱着,就有泪水滚在腮边。

张摩西牧师,遍传福音团最后一位勇士,于2017年1月3日安息主怀,享年93岁。基督时报邀请张牧师的后代曹弟兄,回忆了老牧师生前一些不为人知的往事。(因记忆问题,一些细节或许有错谬。本文以第三人称叙述。)



(本文为基督时报独家稿件,文中观点仅代表受访者立场,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