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微信

《盼望神学》/希望神学随想系列四、盼望乃是盼望所不见的

作者: Austin 黄亮维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16年12月25日 09:23 |
播放

我所成长的基督教环境,基本有两种氛围:

第一种氛围,是「期待末世」。

信了上帝,就好像拿到一张天堂的入门票,于是人生就此开始「排队等待入场」。好似在人龙中等待一部快开演的电影似地,但很不幸地,手上的票却没写开演时刻,只写「快开场了,耐心等候」!于是一会儿抵头看表,一会儿焦躁地探头看看前方的人潮是否有往前移步的迹象,还不时跟身旁的朋友交头接耳,讨论:快到了没?快到了没?你觉得什么时候会开场啊?你觉得这情形像不像是快开演了呀?手边的工作,尽心做,但不管做什么,都没有排队来得重要,于是白天去上班,便把自己的家当拿去人龙中占位子,晚上下班再回去排队。假日?那更是整天要站在队伍裡面了!不站怎能代表自己深爱这部电影呢?如果是牧师、小组长,那更是不但要自己排队,还要在人龙裡面拿著扩音器,鼓吹人来排队;不但要鼓吹人来排队,更要鼓吹人「领人来排队」!随著排队者愈来愈多,生怕大家排队排久了、无聊了,还要不时送上凉茶点心,安排歌舞节目,让大家在人龙裡面可以休閒、社交,最好完成吃喝嫁娶人生大小功能,这样就只剩睡觉时间需要回家!当看到「弱小人龙」时,「兴盛人龙」的牧长还得分人手出去教他们如何领人来排队!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大家全神贯注在等待开场,不分神想别的事情,「兴盛人龙」的牧长们还不断专心研究手上的电影票是否有什么密码、暗号?有没有什么兆头可以预知开演的时间?并且把这些观兆的技巧教给整个人龙。于是整个人龙都开始闭起眼睛,宣称自己看到了电影开场的徵兆,甚至开始「爆雷」预言那根本还未开演的情节,弄得人人都惊呼:「先知啊!我们中间有先知!」人龙裡面好不热闹。

第二种氛围,是「活在当下」。

它与前一种氛围看似相悖,实则相生。既然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排队,那么工作呢?看淡吧,能养活自己就好,最重要的是带人来排队。人生规划呢?走著瞧吧,反正我已经拿到天国入门票了,你看这不就快开演了吗?什么时候死去有差吗?社会关怀呢?只要有助于带人来排队的关怀,都是好关怀,其他的都是世界的事;世界要崩坏,我则要排队进天国看电影。问他平安吗?当然平安!因为上帝就在我心中,天国的入场券就在我手中!

对于这样的氛围,莫特曼摇摇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还是不懂什么叫未来、什么叫盼望。」

什么叫未来?莫特曼说:既是未来,就有「未然性」(not yet)。明明就还没到,你预言个什么劲?能淮吗?不能淮。为什么?

因为上帝不是要来帮世界「恢复原厂设定」(reformat),而是要来进行「作业系统更新」(system upgrade)。从 Windows 7 升级到 Windows 10,你能预知有哪些新功能吗?不可能!因为升级前与升级后,是不同等级的世界。你只知道,更新后的世界比现在更好,而且好得无比。它绝对不是回到初始的伊甸园,因为即使伊甸园裡面,也有诱人的蛇,且亚当夏娃也不会不吵嘴。「我们不是盼望所见的,乃是盼望所不见的。」意即不能从此世界的现象(所见的)揣测彼世界(所不见的),这样懂了没?

什么叫未然性(not yet)?就是别忘了,你的身体在等待得赎,这个世界也在等待得赎!拿到天堂的入场券不等于已经进了天堂。因此,我们有什么资格,表现得好像现在就已经活在天堂裡面呢?当我们时时很平安,反而得小心,很可能我们对于自己的不完全和世界的苦难,很多时候是无视的!

怎么可能平安呢?整全的自己只有在新天新地、在未来才存在。什么叫盼望?当我们往前看见未来那整全的自己,再回头看看现在不全的自己、看看那正在经历产难的世界,莫特曼说,此时正确的态度是:愿意去爱、愿意为爱受苦,而不是自我感觉平安。

因为这世界不是要被消灭,而是要被转化。上帝透过耶稣被钉十字架,同样在为爱受苦,开启了转化的序幕。末世的奥秘不是启示录各种令人迷眩的兆头,而是基督的十字架和复活本身;彼世界的元素,已透过基督的十字架导入此世界,与此世界接地。仰望末世的实修之道,不是进行各种观兆和预言,乃是参与在基督的爱与受苦,与祂一同转化这世界。

我们,愿意吗?



作者简介:Austin 黄亮维
1985 年生,成长于台湾,目前为执业医师。医学是他的专长,神学是他的兴趣;期望自己在信仰的道路上,除了勤读圣经,更要聆听历代贤哲的声音。

文章原载自作者脸书,后刊登于信仰百川www.faith100.org。基督时报蒙允转载于信仰百川,不拥有版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