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微信

灵修式读经不能取代深度研经——基督徒信仰成长系列之一

作者: 刘盐约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6年09月27日 09:25 |
播放

  灵修式读经是中国传统教会里很是流行的一项活动,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灵命敬虔操练。一般来说,这种读经方法的操作流程是这样的,先是选择一段经文,然后对这段经文进行反复诵读,并加以默想,在持续进行此种活动中,希冀获得灵光一闪,从而听到上帝对自己说话,或获取上帝对自己的个别指引。笔者也有过此类灵修式读经经历,在心灵深处也偶有能获得某些宗教体验。


  笔者并不绝对地反对这种灵修式的读经方法,只是发觉这种方法在传统教会的气氛下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在实践中对基督徒正常的信仰成长反而造成了阻碍。很多教会过于高举灵修式读经,鼓吹实行这种方法就能催生出基督徒的灵命成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信徒去读圣经,但同时也陷入到一种严重误区,那就是以为这种方法是一把属灵的“万能钥匙”,不依靠对历史的和人文的知识的把握与理解,就能足以读懂圣经,就能更靠近上帝而更能明白上帝的心意。在传统教会中读经灵修早已是被贴上了一种神圣的属灵标签,成为衡量属灵不属灵的不二法门。只要每天灵修好,与上帝的关系自然就好;只要每天勤读经,不求甚解也没关系,也就更不需其它历史的人文的知识的补充。殊不知这已然落入到宗教的窠臼里,为读经而读经,为灵修而灵修,解经随意化、字面化、个人化、神秘化,甚至将圣经文本予以魔力化,完全枉顾当时的经文背景,结果就发展出一种反智的倾向,将宗教改革的“唯独圣经”原则曲解为“唯读圣经”。这种读圣经活动和时下被炒作的国学读经运动在实质上并无二致,结出的是不动脑筋、废掉理智、信仰轻浮、近乎迷信的不良果子。


   传统教会之所以对灵修式读经有如此盲信,和其流传的一个神话有着很大关系,而这个神话又培育出教会反智盲信的土壤。这个神话是关于宋尚杰博士的,据说宋尚杰博士曾经被关在美国的疯人病院,在短时间内把圣经读了几百遍。然后他在从美国回到中国的途中,把象征博士头衔荣誉的金钥匙扔进了太平洋,此后成为上帝所大大使用的仆人。宋尚杰博士平时几乎不看任何参考书籍,唯独单看圣经,他的讲道全凭一时圣灵感动。在众多信徒的推崇下,无形中宋尚杰博士的个案被普遍化神圣化,进而催生出一个宋尚杰式的神话,那就是再多的知识是多余的,再多的参考书是徒劳的,唯有多读圣经死读圣经,依靠圣灵的感动,方能带出属灵的能力。其实现在来看,宋博士的讲道存在诸多解经问题,其在讲道中往往是信口拈来。但人们只看重他的能力恩膏,忽略他的这种不足,并且以此为荣。这种推崇这种神化给中国教会往后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至今在很多教会依然是蔚然成风。


   本文是单从读经这个角度来着眼的,因此也就单谈读经这个话题。很多教会和基督徒的书架充斥着各色各样的灵修类神学书籍,却甚少历史的人文的书籍,这种现象正是传统教会目前境况的一个写照,但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这里不是要否定灵修,而是说这种以感性化的浅层次的灵修式读经取代严肃的具深度的研读圣经,对基督徒正常的信仰成长是一种障碍。


笔者在刚信主头三年,常常是晚上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勤读圣经,听福音广播,这样下来圣经仔细读了不下十遍,对圣经里的故事人物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可是后来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前不久,一位爱思考的姐妹来我家做客,和我谈起福音书里有关耶稣的比喻和教训。她说我们以为自己读了很多遍福音书就觉得理解了耶稣,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耶稣和他所教训的。我对这番话深有同感。我们以为用灵修式的读经方法就能读懂圣经读懂耶稣,却疏于或不屑于了解耶稣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在想什么思考什么,岂不是很肤浅呢?


最近在看韩国李爱实师母的《圣经易读学校》一书,李师母强调要以研究学习而非盲目肤浅的态度去看待圣经。上帝是在历史中启示他的旨意的,因此如果我们不晓得圣经中所有事件的历史背景(至少包含历史环境、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就无法真正明白圣经故事和教训的来龙去脉及其背后上帝所传达的信息。为此,李师母强调,真正研读圣经,要求你学习历史、学习地理、学习文化。同样,如果我们不去学习了解耶稣时代巴勒斯坦犹太人的文化风俗,耶稣所讲的比喻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吃透。前天看了徐怀启老先生所写的《古代基督教史》一书(这是一本“老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1996年第二次印刷),徐老在书的一开始就专门拿出两章的篇幅介绍说明耶稣所处时代的犹太—罗马—希腊文化历史背景。有了这些背景资料介绍,我们好似恍然大悟,只有充分认识耶稣降生的那个时代的样貌,我们才能更深入思考耶稣降生及其教训和活动的意义。这样回头再看福音书和新约,理解就更透彻了。这样的深度研经,需要有必要的历史的和人文的知识的储备,这岂能是浅尝辄止的灵修式读经所能取代的呢?


看看教会市面上流行的灵修资讯,看看信徒之间相互复制粘贴的文字内容,很多是心灵鸡汤之类的东西,很多信徒每天吸收这样的灵修鸡汤,真的能促进灵命成长吗?我对此很是怀疑。倒不如说,有些信徒想走捷径,不想花功夫去研读圣经,以这些灵修鸡汤来满足一时的心理需要。有些传道人也不想看到自己牧养的信徒能独立思考,能去自行深度研读圣经建立信仰,加之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也只能提供一些灵修鸡汤来让信徒获得一时的心理满足。但从长远看,这对教会的健康成长和发挥文化上的影响力是一种桎梏。


因此,最后笔者再次强调,该是打破迷信“宋尚杰神话”的时候了(并不否认宋博士是杰出的仆人),该是打破迷信灵修式读经的时候了(并不是要否定灵修式读经),该是重建基督信仰之历史人文架构的时候了,那就从深度研读圣经特别是福音书开始,从认识了解耶稣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开始,从基于此历史背景更深理解耶稣的教训开始,让反智反人文的传统在我们这一代基督徒身上终结。

                                       


写于2016919




作者简介:一位爱批判性思考的80后基督徒,成长于晋北黄土高原,经济学专业硕士毕业,2006年信主于武汉,2007年受洗于闽南。曾担任大学教师两年,现定居于合肥,在家庭教会传道侍奉。平时喜欢文字事工,并致力于和基督信仰有关课题的思考和研究,对传统教会的一些观念予以重新检讨和反思,关注以天国(神国)为内核的福音及其在传统教会和现代社会中的实践,同时以圣经和基督信仰视角观察思考社会热点问题。

 

特约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本平台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