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微信

从基督教历史看武大一教授称杜甫受基督精神影响是否靠谱?

作者: 楚恒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4年10月13日 15:25 |
播放
+
+

10日晚,微博@设定控在网上发布了一条微博,目前被转发近四千,评论六百多。微博主要内容是一张论文截图,关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思齐的论文《从咏鹅诗看基督精神对杜甫潜移默化的影响》。

论文的摘要中论及作者的观点时写到,“杜甫的诗歌创作之所以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生存的境况均有关系。作为唐朝国教之一的基督宗教对杜甫有着潜移作用,以至于他无须变更自己的话语体系就接纳了基督精神。杜甫长期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得他的思维异常地敏感,以至于在基督精神的推动下他关注到了自身、周边生存物以及宇宙中的其他生命个体。

有网友对此纷纷表示不解,大多认为逻辑不通,缺乏论据,惊呼杜甫怎么和基督精神联系在一起了。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刘水长东在读过论文后,谈及感受:“海德格尔理论的套用,唐代基督教实际影响的考据,基督教与杜诗的关联性,全无论证,让人完全风中凌乱。”

那么基督教在唐朝有着怎样的发展和影响呢?是否是唐朝的国教呢?杜甫是否受到了基督爱和救赎的精神影响呢?

唐朝的基督教叫做“景教”,据王治心的《中国基督教史纲》及有关资料显示,景教属于当时的聂斯托里派,聂斯托里为东罗马主教,主张基督有神、人“二性二位”,在东罗马被定为异端,受到迫害。随后,这个派别流窜到阿拉伯及埃及,后来他的学说为波斯学者所欢迎,并由波斯渐传到印度中国等处。

唐朝贞观年间,传教士阿罗本将景教传入中国。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命令在长安城中建寺一所,并允许阿罗本传教。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显示,太宗在长安城为景教建寺后,高宗李治又继续在各州建立景寺,乃至有碑文所说“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盛况,传道人员也有数十人。自此,景教在唐朝顺利发展了200年,直到845年,唐武宗会昌年间。

在此期间,景教受到多位皇帝的特别待遇,许多大臣如房玄龄、高力士、郭子仪等皆奉命招待,与景教发生密切关系。后人疑房郭为景教徒,王治心认为虽无佐证,这种可能。从碑文记载得知,当时景教非常注重文字事工,有不少对于景教经典的翻译,而长安也很可能是景教的机构中心

会昌年间,灭佛浪潮爆发当时超过万间佛寺被毁,史称“会昌法难”。虽然会昌法难主要针对的是佛教,但同时波及到了唐代“三夷教”景教、祆教与摩尼教,当时三夷教总信徒数千人,许多中国信徒被迫放弃信仰,外来宣教士被驱逐回国从此,景教在中国没有什么大的发展,直到元朝再度传入。

由此可以了解到景教在唐朝是有一定的发展和影响的,杜甫在长安曾经居住了十年,接触到景教不是没有可能的,至于他是否收到基督精神影响,不得而知,目前为止尚难权威论证。因此一方面基督徒不可妄下结论,毕竟传播上帝福音大能不是靠攀附历史人物的,一方面世人也不可一定断言就毫无影响,毕竟很多历史无法还原。

但借此论文及网友的强烈反应可以看到,一方面学者从事学术研究需要带着更加严谨的精神,同时对于基督精神需要更多的认识。基督精神涉及很多方面,其核心是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赎,有人把基督精神概括为“秩序”、“约”、“博爱”。

另一方面,通过网友的一些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有关基督教在中国发展和影响的知识并不为很多人知道。由于一些原因,基督教虽然来华已经百年,但很多人对于基督教并不了解,特别是基督教和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关系。基督教会和团体需要关注到这一点并为此作出努力。感谢的是,近些年来,中国文化界和和一些基督徒学者也在不断探讨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文化之间的联系,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