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微信

信仰与艺术论坛北京宋庄举行 关注成长中的基督徒艺术家

作者: 王新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4年04月28日 08:56 |
播放

4月19日复活节前一天,一场名为“光之语”的信仰与艺术论坛在北京宋庄举行。

此次的宋庄复活节艺术家论坛主题为“成长中的当地基督徒艺术家”。包括基督徒画家、艺术批评家、艺术家团契牧者、神学人士、基督徒学者等约四十多位人士共同就这一话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主题发言及分享讨论等。

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家共同看到的是:当代基督徒艺术家的成长是目前中国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这一群体虽然还不成熟,但他们的成长对于“文化基督化“有种深远和重要的意义。

当天的论坛是伴随着一场复活节的基督徒艺术家作品展览进行的,十多位基督徒艺术家展出了他们的心血之作,包括水墨画、油画、雕塑、照片等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下午2点论坛开始之后,不少弟兄姐妹慕名而来观展。

清华美院博导岛子老师:中国基督徒要在属灵复兴中结出文化的果实

论坛现场,多位讲员从不同的角度分享。首先,是由著名的艺术评论家、清华美院博士生导师岛子老师分享《当地基督教艺术的处境化问题探讨》。

他特别强调中国基督徒要开始关注基督教艺术对这个时代的重要意义。圣灵结出的重要果实之一是文化,岛子老师举例说,比如欧洲历史上重要的巴洛克艺术,以及托尔斯泰的小说成为纠正资本主义贪婪的重要力量等,这些都是那个时代属灵复兴之后在文化上结出来的果实,影响深远。我们这个时代也是将特蕾莎修女作为实践真善美的模范,也是基督教复兴在文化上结出的果实。

他说,自己曾多次去过巴赫、贝多芬等大艺术家的故乡,他们那个时代辉煌的作品就是“圣灵结出来的果实“。而如今是基督教第五次入华,“ 我们处于第五次的复兴,那么,第五次的复兴我们有没有果实呢?“

“我们说有数千万基督徒,但我们干了什么呢?我们有没有文化输出来,有没有文化向全世界强有力的输出来?岛子老师说,世人会说:“你们说你们基督教的文化是高的、善的,但是我们听不见啊看不见啊,你哪首作品让我们能够听到,你哪副作品让我们能看到?”

“但最近几十年,与此相关的艺术出现了。”岛子老师总结说,“中国当地基督教艺术的复兴,是近20多年来的独特现象,她的独特是因为基督的独特;她的蒙福,生成,崛起,传播,对于汉语艺术神学和全球领域的基督教文化,具有双重建构的价值和意义。“

他同时点出,当代的基督徒艺术家在处境化的同时一定要保持独特性。比如在明清时曾有当时的传教士在创作绘画时,把抱着耶稣的圣母马利亚化成了观音,这是很奇怪的,最终老百姓记住的是送子观音而是圣母马利亚,所以这是很值得反思的。

另外,
基督教艺术分为两种,一种是教会里面的艺术,主要是一对一的阐述圣经,还有一种是作为基督精神的艺术,不是一对一的阐述圣经,艺术家可以加入自己对生活的经验阐述基督精神。”基督教艺术要发展的恰恰在于后者,否则只能停留在教会里面,不能走出社会,不能做盐做光。“

岛子老师演讲中特别批判了目前社会上借助基督教圣经故事而其实表达的是各样亵渎神圣的艺术形式,他呼吁说基督徒艺术家们应当说出自己的声音,批判这种行为,并且进行抵制。

艺术批评家郝青松:基督徒艺术家把神性的维度注入艺术之中是非常特别的


天津美术学院的教师、批评家郝青松是第二位发言的嘉宾,他以《废墟上的重建——当代基督徒艺术的启示和影响》为题发言。他首先指出,我们人类现在是处于废墟当中,“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我们亲眼见到了繁华、科技的发展等,但在精神上是踏入到废墟的状态。”

因此,如今很多艺术形式比如后现代艺术等很多就是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艺术,而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废墟上重建真正的艺术。他推崇当代基督徒艺术家的重要性:“当代基督徒的艺术在这个重建过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基督徒艺术家的创作成为今天中国艺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因为他们引用了一个神性的纬度,这是非常特别的。”

他点出,现在的艺术更多是“世俗之城”及其价值观,基督徒艺术家不能回避这样的背景,但应该要注入爱和正义的价值观在艺术之中。“上帝之城的价值观就在基督教里面,是爱和正义结合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家是引用了从没有出现过的神性的维度,在爱和和正义的价值观上进行创作。”

他相信,中国的基督徒可以创建属于中国的基督徒艺术,就如当年中国把印度的佛教引入进来最终让佛教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今天基督教也是可以成为我们自己的。我是对此有信心的。”

艺术家、策展人罗菲:基督教文化机构需有呼召有装备的同工的参与

艺术家、一位著名画廊的总监及策展人罗菲也作为特邀讲员分享《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使命》,他表示在当前国际化的时代中,跨文化交流十分重要,特别是这样的文化机构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使命。而对于基督教北京的文化机构而言也是如此,需要承担起这样的文化使命。他说:“基督教也是一种先锋性的艺术。”

基督教文化机构的发展,对于基督教文化与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罗菲指出。而对于基督教文化机构,他认为面临着三方面的挑战,第一是有呼召有装备的同工不多,这个许多更多教会和基督徒的关注与参与;第二,要参与推动本地思潮与艺术的更新;第三,是需要更多本土的资金支持,这尤其需要基督徒企业家的看见与参与。

“基督徒文化机构需要成长,与今天成长中的中国教会、基督徒等结合。”

论坛发起人画家朱久洋:中国的基督徒艺术家已经成为一个艺术现象

作为此次论坛的发起人和主要推动人基督徒画家朱久洋也现场致辞分享了他发起论坛的初衷:“文化有两支,一支是属于神的,一支是世俗的文化,就像圣经中说到的亚伯和该隐一样….基督信仰应当要转化为文化影响社会,神对我的呼召就是在艺术家中的服事。”

他认为,这样的服事对于赵天恩牧师提出的三化“中华福音化、教会国度化、文化基督化”异象中“文化基督化”的实践意义深远。

他分享说,不少成为基督徒的艺术家不但个人追求信仰,而且积极在教会里面服事,比如在教会里面做长老、牧师或者诗班服事等。而他本人这几年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在教会中服事神,“中国的基督徒艺术家已经成为一个艺术现象,艺术家不断的在成熟。”

但同时,由于信主之前在基督教艺术方面很多人是空白,所以不少人信仰之后在艺术创作上一般也会有好几年的空白。如何把自己的信仰融入到艺术创作中来,是他认为亟需探讨的话题,因此这样的论坛是十分必要的。

艺术家团契牧者的回应:三方面的回应可促进基督徒艺术的发展

现场也有多位牧者对当代基督徒艺术与艺术家现象进行回应。

一位牧养艺术家团契的约翰牧师以圣经创世纪开始两节经文也是此次论坛的主题经文分享自己的看见:起初 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他说,现在的文化处境就好像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一般,很多的乱象和奇怪的东西, 但神的灵在“运行”,在孕育。那么要如何回应呢?他点出三方面。

第一,教会要有这样的意识,要回应文化使命,因为文化使命是福音使命深层次的传递。需要有更多的教会和弟兄姐妹要关注

第二,我们要回应的是中国神学本土化的问题,这样才有力量回应现代艺术的很多乱象。中国本土的神学与本土艺术家创作的问题息息相关。如果我们没有进行深度的神学思索,那么基督徒艺术家的创作也只是一个圣经故事的翻版,但如果我们能够对神学有深入的思索,基督徒艺术家们也能更好的把握福音的核心,然后就可以比较自由的运用中国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他认为强有力的神学思想支持对于基督徒艺术家非常重要。“我们需要神学的建设,给艺术家提供一个核心的东西去创作,才能找到艺术创造的灵魂。“

第三,要培育基督教艺术的市场。艺术是需要经济支持的,比如目前,我们缺失画廊和市场的培养,所以需要鼓励基督徒企业家的参与、鼓励基督徒艺术的收藏,这样基督徒艺术家才能健康。

现场也有其他一些文化机构、学者的回应。社科院学者石衡潭现场分享了他的看法,他认为,目前中国基督徒艺术家中作品油画比较多,而传统的文人画比如国画、水墨画等比较少,这是可以加强的。“我们今天重建这个艺术,应该找一些什么样的源头,还是要看最根本的源头,最根本是圣经和希伯来文化,还有就是我们自己中国的传统文化。”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